“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尽人皆知的名言出自培根之口。我不知道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在说出这句话时,脑子里浮现出的知识的形象是什么样子,但首先进入我脑海的知识代言人是书!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没错,生在这个大千世界中,也许会有许多人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一个知己,但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能在书海中寻觅到一个真正能让我们产生共鸣的知音。而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这位知音一定能与你在昏暗的灯光下分享你的快乐与哀愁。
《逃学为读书》——这篇三毛的回忆性散文,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之一。我的人生最灰暗的一段时期,是它陪伴我一起走过的。那时的三毛早已含着她那根橄榄枝追随着荷西一去不返,她不知道,她留在人间的这篇散文,给予了尚在滚滚红尘中徘徊迷茫的我多么大的鼓励与支持。
那时的我刚刚病愈。由于疾病的长期折磨,造成了我心理上的自闭,我没有去上学,反而是踟蹰流连在家中的书柜前,去寻找那些能读懂我心灵的“朋友”。也就在这时,《三毛文集》闯入了我的眼帘,而文集中的第一篇散文便是那篇《逃学为读书》。从那时以后我便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不光只有我一个孤独的人,曾几何时,也有一个小女孩不愿意上学。她忧愁,她痛苦,她找不到一个真正能为她分担痛苦的知心朋友,于是,她怀抱着大堆的书冒着雨去了一个不会有人打扰她的地方—墓地,在那里,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她把心中的痛都向那些书倾吐着……这般竟与我有着惊人的相似。看完这篇文章,我真有一种想放声痛哭的冲动,终于找到了我心中的钟子期!
后来,我上了学,但却整整落了半学期的课,这完全是因为争强好胜的我不愿留级。但现实毕竟是残酷的,除了语文之外,我竟没有一门能够听懂。这让刚拾起信心的我又灰心了,甚至自暴自弃,一看到《几何》《物理》就烦。于是我又来到那个书柜前——当初是它让我找回了人生的希望,找到了一个知我懂我的朋友,而现在,面对着学习的困境,我自然又想到了它。
《平凡的世界》赫然跳入了我的眼帘,那是一本已经“年久失修”的书,破烂的封面上,几乎辨认不清的字迹,只是因为看过路遥的另一本书,才“他乡遇故知”般地打开了它。
一开头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孙少平取“丙菜”的场景,我突然间被感动了。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我依然能想象出他的艰辛与不易,因为我曾经去过陕西的农村,知道路遥所说的那片亲爱的土地是什么样子,更知道在那种昏暗的土窑洞中是根本无法学习的。但少年孙少平竟然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环境下读了那么多的书,而她的妹妹兰香甚至在同样的情况下考上了大学。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突然觉得自己对待困难的态度与孙少平一家人比起来是多么让人羞惭!我感谢《平凡的世界》——我的好朋友,是你及时地一针见血地刺中了我的缺点,而这不正是朋友应该做的吗?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而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我无限力量的朋友正是书。我并没有真正见过路遥、三毛,但我知道,他们就在我的身边,正如这些朝朝暮暮陪在我身边的“朋友”一样。他们也许是黑夜中远方那一盏孤灯,也许是伴随着书香而来的一缕清风,但他们却是我人生中最好的朋友,分担着我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