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

初一 叙事 685字
2021-11-22 21:46:53

思念如同窗外的梨花瓣,风一起,就纷纷扬扬的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题记。

清明过后,莺飞草长。柳丝翠绿,在暖风里摇摆。枝繁叶茂的红叶石楠树绽出一丛丛火焰,在水泥板的村路两旁升腾,氤氲着浓厚的春天气息。

自行车在明媚的阳光里穿行,眼前是一望无边的层层叠叠的深绿和金黄。油菜花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从车上下来,我朝田埂深处走去,脚下一条条纵横交错着的绵长田垄,好似纤纤如缕的琴弦。

姥爷是个庄稼人,小时候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虽然没吃上几顿饱饭,却也有一个健壮的身板,大高个儿,皮肤倒算不上黝黑,他正在稻田边的土堤上等我,看得出来,他已经下地干了一阵活儿了,劳动布的裤脚上稀稀拉拉的沾着小土坷垃,土灰色的八角帽下,些许斑白的鬓发下闪着星星点点的汗珠,走过来,一把捞过我的自行车,手掌粗糙,却很有力,他的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姥爷还特别喜欢听戏,只要不是农忙季节,他无论去哪都会随身带着一个“戏匣子”,有时听的兴奋了,还会给我们讲,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的选段是姥爷讲得最多的一出戏,所以即使小时候的我压根听不懂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词,也能跟大人们显摆几句。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姥姥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姥爷不曾与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个不苟言笑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的对孙辈讲戏。

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无数条路,但总有一条是我们记忆和情感的归宿,从老家到公共汽车站的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老家时,姥爷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姥爷开着小三轮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心里却是温暖而又湿润的。后来,上了年纪,姥爷腿脚变得不太灵便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缓,他却还是慢慢的送我走完那条路。

落笔,思及外公,心中满是感动,这一刻,我已被回忆吞没。

教师点评:漫步于田埂间,感受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如画的美景,也回忆着与姥爷的点点滴滴,小作者从自己的切实体会、心中所感出发,以日常点滴的撷取、心声感受的表达,为我们带来了这篇真情流露的《姥爷》,文章情真意切,令人动容。小作者写人善于抓住人物特点,刻画细腻,寥寥数语就让姥爷寡言而又“健谈”的形象呼之欲出——劳动的时候,姥爷是勤勤恳恳,只知道埋头苦干的,而听他喜欢的戏时,却又喜欢跟人分享,那酣畅快意的模样,全然不似平日的不苟言笑。此外,文章字里行间有真情,能够直击人心,让人感动。不过,开头与下文没有一个明显的过渡,存在思维跳跃,相当生硬,而且开头与结尾好像也没有能够衔接上,两个场景的转换太突然,这就导致整篇文章的主要线索不是很清晰,小作者可以从这一方面进行思考:当“我”行走在田埂之时,可能会路过哪些似曾相识的景或物,这些景或物是不是有“我”与“姥爷”之间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