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时光冲走了少年的纯净与质朴,由幼稚到成熟,犹如走入荆棘地,刺入骨鲜明的疼痛入心,但只要少年回头看一看,荆棘地已经变成了艳丽花朵,彼时天光初透,如残夜的灯火,如深渊的第一道光。
放学铃一响,少年青涩而又朝气的声音,声声入耳。远处的天色渐黑,如同降临的幕布,不见一丝一毫的光。有人边走着,一边与同行的人嬉皮笑脸地聊天;有人脸上满是汗水,却扬着一抹笑,似是一场解脱;有人步履轻快,只注意着脚下的青石板,不知错过了多少人间烟火。近处几行袅袅炊烟,身边几缕徐徐清风,而我亦混在其中,脚下生风,我的目的地到了——车站。
说来也可笑,我已经是一个初一的学生了,可妈妈却担心我能否自己乘车。但这也是有迹可循的,实在是因为小时候的我太腼腆了!
那年九月,我要上小学了。却只会躲在妈妈身后,紧紧那牵着一双手,听着妈妈与老师交谈的声音,又忍不住眨巴着大眼睛看向别处。当看到旧时幼儿园的朋友时,我眼前一亮,想要上前去,却总又在最后几秒眼神黯淡下去,把抬起来的手又无力的垂下,那情景可以说是怕“唐突佳人”了。可惜,我既不是什么翩翩公子,风雅之流,他们也不是什么绝色佳人。 也许是小时候那莫名其妙虚荣心作祟,总觉得自己不是害羞,而是超于常人的“傲气”。
有人说,当跨过流年,再看看自己,会有几分不知所谓。但也是最真实的,没有经历过打磨与困难的自己。
而现在呢,少年人有了自信,不怕生了。会一个人坐公交车,一个人等在车站。有时会和学长学姐侃侃而谈,聊几句课程的繁重,哪跟老师最严厉,哪个老师最有趣……车上,少年不会不好意思坐在人家旁边,而是自顾自的看起散文来,今儿个是朱自清的《背影》,明个就是鲁迅的《呐喊》了!
成长也许就是这样吧,那么潜移默化,又那么清晰可辨。匆匆走过茂盛的梧桐叶林,爱躲在妈妈身后的小女孩,眨眼间已是面前身体拔长的少年。蓦然回首,风吹动涟漪,漾起水波,才发现那是繁花盛开处,人间烟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