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的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每读到这一句,心里就会觉得格外的和谐平定,一轮满月挂在干净的夜空,映在水面的倒影一片绰约,月光撒在海面上,白茫茫的散着,犹如一个虚幻的世界。
我对月亮最初的印象,来自于儿时的童谣,“月姥娘。明晃晃,来开门,洗衣裳,穿上看看漂亮不漂亮”。童谣很短,辅以乡音,在我的家乡,这首童谣被从一个人的口中,传递到另一个人的口中。而这首童谣的来源,大多都是自己的母亲。在无数个很深的夜里,床头的灯光昏暗,年轻的妈妈轻轻的拍打着自己的婴孩,很小声的哼唱这首歌,看着乖乖安静的睡在自己怀里,这又是怎样的一幅恬静和谐!
小时候我就在想,“月姥娘”会不会是我姥娘那个样子呢?如果是的话,那她穿的衣服,一定也会有我姥娘衣服的那种花样!如果我去她家,她会不会也和我的姥娘那样,在我和妈妈要走的时候,把别人带给她的稀缺玩意硬塞给我们?或者,把我们带给她的东西,悄悄塞进我们的车里,我们回家才能发现?发着黄光的电灯泡,和天上的月亮,一个这么近这么亮,一个那么远那么暗,相互照应着,照亮了我整个的童年时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乡与我而言只是一种记忆,和血脉的关系,但是月亮依旧在每个晚上照常出现。现在的月亮,是家乡的月亮,也是儿时的月亮,但是我已经不是儿时的我,“月姥娘”也渐渐在我的心底,越沉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