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它,懵懂的我还不能理解它的内涵。不求甚解地读完了全篇。
在我十岁生日时,它第一次闯进了我的世界。爸爸将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我,并叮嘱我要好好读,我点点头。
当晚,我就如饥似渴地打开了《红楼梦》。连一贯活跃热闹的操场似乎也因少我而黯然……大家都惊奇道: 那个疯丫头竟然变文静了?
我痴迷于作者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不知不觉中,它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但我毕竟还太小,年少的我怀着一颗稚气的心, 这一合,就是三年。
在我灰暗无趣的童年里,它就如同一抹光照亮了我,为我的童年增添了几分趣味。
再相逢,已是三年后。
当课堂上语文老师不亦乐乎的为我们讲述红楼梦中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少女静坐窗边,不顾周遭的一切,一心只为看书的画面。
我的心咯噔了一下。
也许……是时候与它重续缘分了……
当晚,我翻箱倒柜,终于从床底的一角找到了它,红皮纸上镌刻着几个泛着金边的"红楼梦"。它还是记忆中的模样,丝毫未变。
哦,或许它变了,它的封面早已沾满了灰尘,拍落灰尘的同时,封存在心底的记忆悄然苏醒。
恍惚间,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看书的女孩。
或许是年龄的增长,我再一次看时却似乎读出了更深的意味。
与第一次的囫囵吞枣不同的是,这一次,我放慢了速度,每读一处便会停下思索这儿的更深含义,有时我毫无发现,有时又突然悟出了些许东西……
我渐渐发现,如今的我已不像儿时的那般只纠结于剧情的发展了,更多的,我是在挖掘着一个又一个的深意。并且,我享受着探索带给我的快感。
有时我会想,若曹雪芹能够写完全本,是否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就不再是悲剧了呢?
可故事终究只是故事,他们的存在本身也只是为了反映当时的社会。
在懵懂迷茫的青春岁月,红楼梦陪伴了我太多太多....
我总觉得,在不久的将来,我还会重续与它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