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题记
晌午3点多钟,温暖的阳光照在小路上。原本寂静的小路由于纷纷行人来到,显得更有活力。刚刚入春不久,清明时节人们还着冬装,伴着微风,提着祭祖的物品。向山上墓冢走去。
村里的墓冢是在东头的,人们沿着蜿蜒的小路曲折的穿梭在山野之间。厚重的棉袄压着人还没走几步就大喘几口粗气,只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深沉且严肃。
约走了半个多小时,就进入深山。来到墓冢旁边,远远望去,一块块坟墓散落在山林之中,错乱无序。墓边泛着点点绿色,或是野草罢了。还有的墓上仍立着白布的木根,可随风飘舞的纸,己不知何处去了。穿过墓前的一片小树林,走进了看,确实如此。墓周围杂草丛生,有的己经长到坟头高了。
父亲走向前去,拿出小锄头和铲子。将周围杂草一一拔了个干净,又用铲子填补坟头。把空地收拾出一片干净的地方,把一踏冥币散落出来,再抽出一些不透明的黄色的纸。用手轻轻的拔出排列在纸币的旁边。父亲点燃了火,将纸钱捧起来缓缓松开。一张张拥入火中,瞬间燃烧起来。火红色的火焰忽高忽低,吞噬了纸钱有香纸,只留下一片灰烬。祖孙三人一边烧纸,一边与逝去的亲人对话。
顺着漂浮在空中了灰烬,悠悠的升入天空之中。徐徐的高起来,消失在天际。或许是飞去了另一个世间吧。
迎着人们悲壮的心情,天空滴了几滴雨。纷纷扬扬的淋着,清冷的雨拍打着墓冢,也拍打着人们的心。或许也就是那几声磕头声与轻声的言语间传颂着对亲人的思念吧,或许是那擦拭的棉布与橘红的烛光里传承着孝吧。
教师点评: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深意,初读文章可能会疑惑文章的内容不是跟清明节有关吗,题目怎么是“思念”呢?而读者只要细细品味,就能深刻领会到“思念”一词不是对远方的人,而是对于逝去之人;只要用心体会,就能感受到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哀思。这篇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却将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描写得十分清晰、生动,这种只选取一个元素、一个场景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因为有的时候,与其“广而泛”,不如“小而精”,很棒!整体来看,文章结构清晰明了,语言简洁平实,描写全面细致,结尾还与文题进行了呼应,是一篇不错的叙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