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忧愁、有欢喜,但是在这复杂的万千思绪里,人生能有几次抛开芜杂,内心安然且悠远呢?人一生最不能错过的便是清欢罢了。苏轼的一句”人生至味是清欢”就能很好的表达这种心境,那种欢是疏淡了世俗的欢,而不是灯红酒绿的污浊。
我也有幸品过这“人生至味”,那一次远游信阳,宿于鸡公山,我便真切地体会到了不同于喧嚣的一种清明的滋味。早上六七点的样子,山间的点滴般的鸟儿的鸣啭声唤醒沉睡,阳光轻悄地爬进窗,那束柔和的光里无数似细絮一般的尘在游浮着,我揉了揉惺松的睡眼,一股清新的气流扑入鼻中,甚是清爽。
我推开柴扉,几只蝴蝶扑闪着翅膀柔柔地飞进来,我望向院里,院子里一片白,山上的清晨是雾的世界,乳白色的雾丝丝缠绕淡淡地染在空中,我把手伸进雾里,没有什么感觉,只微微觉得很美好,几声鸡鸣慷慨地响起,感觉整座山都活了,我仿佛听见山的脉搏在轻轻地跳它像盘坐着的女子闭着眼,舒着眉,缓缓地呼吸着。
我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手捧一杯热乎乎的茶,我闭着眼微微抿了一口茶,我许久未像今天这般放松了,我心里没有任何杂念,凡事的纷扰似乎都与我无关,我品的不是茶,也不是山,是清欢啊。
我想,人们在城里呆得太久了,只懂世俗,那是人们口中的机智,但多一分机智却少了一分高雅,人们只是事故,像鱼一样在浊里独乐。
我舒了口气,看着黑羽的公鸡一耸一耸的走在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披着麻衣,带着笠的,他们在山里,在山野里过着朴实的生活,他们织着布,笑里都是善,那些曾经的友好与真实都去哪了?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的都是昏天暗地,在油气浓烟四散的馆子里吃着炸蟋蟀,他们以浊为乐,以清为苦,却不曾想”人生看得几清明”。
不错过人生的清欢,不丢弃真实的自己,在自然里听远古朴实而悠远的呼唤……
不错过人生的清欢,寻觅最初的初衷,在梦想里寻找自己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