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家是屋檐下的灯火;对我来说,家是奶奶坐在灯下等我回家的模样。我不是住在爸爸妈妈身边的那种孩子,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她是我的天,是我的全部。虽然她有心脏病,还有糖尿病,走路慢,说话轻,可她给我的爱,却比谁都重。
每天清晨五点半,厨房就传来轻轻的响动。我知道,是奶奶又开始忙了。她得先给自己打胰岛素,再熬一碗稀饭,煎一个鸡蛋留给我。我曾偷偷看过她的药盒,上面贴着纸条:“早饭前测血糖,饭后半小时吃药。”可有一次我看她忘了,想提醒,却发现她正眯着眼数药片,手有点抖。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什么揪了一下。她明明自己都需要照顾,却从没让我饿过一顿饭,淋过一场雨。
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外面下着大雨。我发烧了,浑身滚烫。奶奶二话不说,披上旧雨衣就要背我去村卫生所。我说我自己能走,她却不肯:“你小,风大,吹坏了怎么办?”那一路上,她走得极慢,呼吸急促,好几次停下来喘气,却始终把我紧紧搂在怀里。到了诊所,医生说我是急性感冒,打了针。回来的路上,雨小了些,我趴在她背上,听见她的心跳得很快,像是要跳出来。我悄悄把脸贴在她肩上,眼泪混着雨水流下来。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能替她扛一点苦,该多好。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那天早上,我发现奶奶睡过了头,没按时打针。我鼓起勇气翻出她的血糖仪,学着她的样子,轻轻扎破她的手指。看到数值偏高,我又找出胰岛素,手抖得几乎拿不稳针管。奶奶醒来时吓了一跳,但没骂我,只是摸着我的头说:“娃,你长大了。”那一刻,我没有哭,心里却涨满了酸涩和骄傲。原来,我不只是那个被保护的孩子了,我也可以成为奶奶的依靠。
我爱我家,不是因为它有多宽敞明亮,而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人,宁愿亏待自己,也不愿委屈我一分。她病着,却从不曾软弱;她老了,却一直坚强。在我心里,她就是家本身。也许别的孩子有爸妈陪着过生日,但我有的,是一个愿意为我熬夜剪指甲、为我记住所有过敏食物的奶奶。
家,不在于有没有人天天说爱你,而在于有没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一直为你点亮一盏灯。我爱我家,因为我爱她,爱这个用皱纹和药瓶装满温情的地方。只要奶奶还在,我就永远有个归处,永远有个名字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