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辈青年与时偕行,终日乾乾助恒昌

初一 叙事 761字
2020-10-11 10:27:34

时代之潮浩浩汤汤,上个世纪80年代的“四有青年”穿过柳林繁花,到1992年至今演变为“四无青年”,看似相互对立截然不同的两种关系,其实不然。于我之见,变的只是时代,不变的是吾辈青年于心间流淌的终日乾乾助国恒昌之精神。

上个世纪的80年代,我国的社会发展正处于不断寻求突破,尚未成形的年代,“四有”便成为当时的青年的风向标,愿以已之力助发展。时间缓缓熔铸,1992年,经“南方谈话”之风吹拂,时代万象更新,网络科技的突破,积极的外交,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四无青年”也应运而生。终然时局有变,但“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吾辈青年顺应时代潮流的乾乾之心,以不变应万变。

时代是朝前发展的,是不可逆的,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欣然接受。从自然的角度来看,我们经历了顺应自然,征服自然,再到敬畏自然的阶段,是在不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的过程。从社会层面而论,古时的封建迷信,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带来的教训仍历历在目,现今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发展欣欣向荣。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如大海中翻涌的潮水,人行其上,需要足够坚定的信念。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无论是“四有青年”还是“四无靑年”,反映的都是一种不变之信念,吾辈青年永远热泪盈眶,永远砥砺奋进。梁启超为挽救民族危亡,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赵一曼女士在战火纷飞面前,未惜抛头颅,甘将热血沃中华;在肺炎肆虐之际,吾辈青年毅然决然迎难而上。援引鲁迅所言:“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誓言无声,大国重器就是最好的名声,生命有限,吾辈青年高歌以行就是最好的留念。

终日乾乾之精神,仍须吾辈青年传承,裨益当下,为国发光发热。无论是我国信息化,“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还是航天事业“天问一号”三大任务的提出,都表明我辈青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奋斗不息。新时代,新征程,以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引领世界潮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攀登高峰。

奇观穷宇宙,梦泽可以吞。少年负志气,海运期鹏鲲。新旧时代交替,在变与不变之间,吾辈青年始终与时偕行,始终以乾乾之心去丈量世界,助国之恒昌。

教师点评:在这篇议论文中,作者提及青年人要顺应时代的必要性,对此作了分析,并发出了自己的号召。文章先于开篇抛出观点,接着指出青年人顺应时代的事实依据,然后谈论原因,进而深入挖掘,指出在当下顺应时代的表现,最后提出倡议。这一条理的安排非常符合对问题的研究过程,文章便如剥茧抽丝般对议题做了分析,条理清晰,逻辑合理,严密有序,论调客观,让人信服。而作者文风大气,表达流畅,情感充沛,态度恳切,文章论述既力道强劲,又情理相透,怎能不直抵内心、予人启发呢?很棒!文中提及的“四有青年”和“四无青年”两个词不是认知度较高的词汇,不做解释就置于文中会显得突兀,可以补充一些阐释,让读者有更清晰的领会,也会更有利于文章的观点传达。期待作者更加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