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开学第一个月,生物课本刚翻到“昆虫的特征”那页,我们就在走廊的窗户玻璃上发现了一只蜜蜂。
它该是累了,趴在窗户上休息。我和同桌连忙去找瓶子,班长则是用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蜜蜂,生怕他跑了。我拿着一个瓶子,把瓶盖打开,瓶口对准蜜蜂,慢慢的轻轻的向着蜜蜂靠近。可正当我要捉住蜜蜂的时候,它似乎察觉到了危险似的,用他那半边完整的翅膀飞着,这时候我们才发现他另一半翅膀受伤了。小蜜蜂飞了一会儿就从空中落下,我们连忙找张纸把它包起来,更大的挑战来了,下节课是体育课,我们不停的思考着要不要带小蜜蜂去上体育课?
我的同桌说:“不要带,不要带,外面风那么大,小蜜蜂会吹飞的。”我反驳道:“不行不行,放在教室里,万一跑到课桌里了怎么办?”最后还是班长有办法,他用纸折了一个小盒子,把蜜蜂带去上课了,我还在盒子里面放了一块糖和水。终于上完体育课了,我们急忙来到放小蜜蜂的地方,发现小蜜蜂状态好了很多,能走动了,看着他喝水的样子,我们越发觉得他可爱。那天的课间,我们围着瓶子蹲成一圈,数它有几条腿,看它如何用触角碰瓶壁,连生物老师走进教室都没察觉。
“它的翅膀每秒能振动两百多次,”老师笑着指了指课本上的插图,“但再有力的翅膀,也飞不出密闭的瓶子啊。”我们看着瓶里的蜜蜂渐渐停在瓶底,不再挣扎,突然都安静下来。后来我们把瓶子拿到操场,对着花丛拧开瓶盖,蜜蜂停顿了几秒,嗡地一下飞向天空,很快融进了湛蓝的底色里。
那个纸盒子我后来收在了书桌里,好似看到这个纸盒就能看到小蜜蜂在喝水丶吃食和振翅的样子,还有老师说的话——原来课本上的知识,从来都不是死的文字,而是当我们真正学会尊重生命时,才懂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