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镇的老宅里,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空气中便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甜香。那是属于槐花的独特气息,也是记忆中最温暖的味道。
奶奶总是执着于古老的传统。她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总是熟练地操控着那座古老的石磨。石磨缓缓转动,发出低沉而有节奏的声响,槐花随着石磨的转动被碾碎,落入搪瓷盆中。奶奶一边磨着槐花,一边念叨着:“这槐花烙啊,得用石磨碾,才出得了那股本味。”她的眼神中透着对传统的坚守,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执着。
然而,母亲的观念却与奶奶有所不同。母亲在网上购买了一台破壁机,她看着那崭新的破壁机,眼中满是新奇与期待。她觉得,这个现代化的工具能够更快地将槐花变成美味的食材。于是,一场关于槐花烙制作方式的冲突在家庭中悄然产生。
“你这是要破坏老规矩,槐花烙哪能用这新奇玩意儿。”奶奶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妈,这破壁机多方便啊,还能节省不少时间呢。”母亲也不甘示弱,试图说服奶奶。
两人的争论让气氛变得有些紧张。但在这争执之中,也有着一种别样的默契。终于,三代人决定合作创新。奶奶和母亲一起制作槐花烙,奶奶用石磨碾出最传统的槐花糊,母亲则用破壁机将槐花打成细腻的粉末。他们的双手在厨房中忙碌着,奶奶那布满老茧的手和母亲贴着创可贴的指尖共同揉捏面团,那双手的交替,仿佛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接。
他们用石磨碾出的槐花糊与破壁机打出的槐花粉混合在一起,做出了独特的槐花烙。同时,他们还尝试着用这种新式的槐花烙做了西式的酥皮点心。在社区的义卖活动中,这些独特的槐花点心广受好评。人们品尝着那既有传统槐花香,又有现代创意的美味,赞不绝口。
这小小的槐花烙,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三代人情感的纽带。奶奶的坚守,母亲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平衡。传统不应是标本柜里的僵硬形态,而是老树根系上新发的嫩芽。它在岁月的长河中,经过不同代人的浇灌与滋养,不断生长出新的枝叶,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今,每当槐花盛开,那股甜香依然弥漫在空气中。但那槐花烙的味道里,多了一份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美妙,多了一份三代人共同努力后的温馨。它承载着家庭的记忆,也见证着传统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