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

初二 叙事 656字
2020-09-09 17:55:20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节起源于唐朝,那时的中秋以赏月为中心,是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节日。到了清朝,中秋节成为了一个“民俗大节”。发展到今天,中秋节成为了家庭团圆的标志性节日。

在中秋这一天,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大地上,给花朵盖上一层银白色的纱布。月亮姐姐穿着素白色的衣衫,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不必说她那唯妙迷人的身影,单是她那玉盘般的脸,穿过云霄,透过树梢,就为人间撒上了无尽的清辉。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我却要说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在我的眼中,十五的月亮虽然圆润明亮,但是却总是笼着一层云纱。正如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与是西子明眸之别的另一种情调。

这一天花好月圆,家人们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一边聊着开心的事情,一边赏着月,还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天上的圆月,好不快活。因此,中秋节有“团圆节”之称,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在赏月之际,家中的亲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其他身在异乡的亲人,而异乡的人也会倍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月儿圆圆,人间圆圆。此刻,我不由得想起远在深圳工作的爸爸,是爸爸和他的战友忠于职守,保家卫国,才有这美好宁静的夜晚。想想自己崇拜的爸爸就像这美丽月亮,无私地在岗位上奉献自己,我的心里既骄傲又难受。

人们向往着团团圆圆,团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它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甘愿在这种意境中体验亲人给我的关怀,品尝生活给我们感悟,也学着承担肩上的责任。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情感丰富,表达了对于中秋节的喜爱和对家庭团圆的向往。语言生动,用词恰当,例如“月光如水”、“娴静而安详”等,让读者很容易地感受到中秋的美好。同时,作者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回忆,例如想起在异乡工作的父亲,以及父亲像月亮一样奉献自己的精神等内容,这使得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可读性。然而,文章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虽然文章使用了“银汉无声转玉盘”的诗句,但是没有太多的解释和说明,可能会使不熟悉这个典故的读者感到困惑。此外,文章情感丰富,但在表达团圆和人生理想的时候,可能有点过于泛泛而谈,需要更具体、更有深度的论述和思考。总体来说,这篇作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虽然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表现了作者对于中秋节的感悟和回忆,让读者感受到了中秋节的美好和团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