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探秘奇遇之旅

初一 叙事 1596字
2020-07-21 18:55:24

今年特殊抗疫网课教学背景下,语文老师在常规的网络教学中,因课堂情境的缺失,担忧着常规语文教学的效率,担忧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准。也是特殊的境况,让我有机会参与老师网络同步共学活动——七下第二单元激荡千年家国情大单元教学。常规的语文课,我们习惯了教课本,教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服务中考。语文的人文性所要求的审美鉴赏能力,高阶思辨能力、创意表达能力,目标有点高,日常习惯的教学不怎么能实现。部编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编排体例,要求的三位一体,我们融合起来有困难。哪个语文教师都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只是苦于没有有效的教学途径、策略。第二单元的四篇文章的常规教学,老师们都熟悉:细读文本,带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不同时代不同生活场景,感受思考人情人性,体验别样生活;学习阅读、写作方法策略,课后练习运用纠正。这样的过程,让我们在习惯中安然也视野促狭,思维局促,情趣索然。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不要说对学生,即使对老师都是眼前一亮。

文化高站位着眼,大视野支撑 ,激荡心胸

激荡千年家国情安排四个阶段:家国情怀的密码、爱国诗词的士人风骨、抗战文学的爱国意象、同心抗疫的中国脊梁。跟随设计,我们师生跨越千古,一路理解家国天下概念,感受爱国诗人情怀,触摸抗战爱国文学意象,仰慕抗疫英雄激励凝聚爱国心,在广阔的家国情怀的文化天地里,纵情驰骋,壮怀激烈。开阔的视野,激发师生远眺的兴味,风韵无穷的家国文化涤荡心胸,鼓舞着志气。高站位的设计,大视野的呈现,令师耳目一新,生心旷神怡。

大量课外阅读材料落英缤纷,点亮眼眸,烧脑灼心

从古代典籍《孟子》《礼记》材料了解家国、天下涵义,从毛泽东诗词、习主席对话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我将无我”、“谈出来的”美国国家特色,区分中美不同的家、国内涵。诵读感受爱国诗人屈原、王维、杜甫、李贺、辛弃疾、于谦、李煜爱国诗作里的情怀,听廖永昌和濮存晰联袂的《黄河大合唱》、莫耶的《延安颂》,观崔永元“我的抗战之长城谣” ,读许地山的《忆卢沟桥》,聚焦钟南山、援鄂医生、快递小哥事迹,古文、古诗、音乐、电影、散文、图片多种艺术手段,声光形色触动眼睛耳朵,入脑入心,真是忽逢桃花林般的好奇惊喜。每则材料后有牵引你思考的问题,尤其拓展阅读材料,延申你思维的深度广度。这过程太刺激大脑猎取新鲜知识的欲望,绞尽脑汁感受理解判断表达,调动思维和情感的方方面面去参与消化。因为高端新鲜有趣,拿不起来,又放不下,翻过来,调过去,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煞费脑细胞,又忍不住它的吸引。

花式实践作业,挑逗、构建思维、审美、语言、文化大素养

四个课段内容后皆有作业,侧重动脑动手的各种方式的实践。鲜美,应该是这个大单元教学活动的突出特色:文化视野新鲜美好,材料新鲜精美,作业也新鲜美妙。画一幅天下、国、家关系图,举家国担当责任的事例,召开网络爱国诗词朗诵会,批注现代诗,给光未然拟写碑文,制作一期“抗疫人物志”,最后聚焦阅读后的写作——陈彦然视角的假期心路历程的成长变化作文。为完成作业,需反复走进单元文本、走进材料寻找挖掘,去完成考量从内容理解到阅读策略到能力训练点甚至绘画、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实践性作业,得使出浑身解数,调动三头六臂,辗转各种途径方法,又没处抄袭。但你不担心是非黑白的对错,满足于自己愁肠百转、殚精竭虑的表达和书画。这是一个考量思维广度深度、审美水准、语言建构能力、文化根底的读写过程,而且是真实地考量,真是痛并快乐着。

活动公平公正,既是对学生的考量,也是对教师的挑战

这个考量公平公正针对师生。新鲜的材料、问题、作业对师生都新鲜,阅读思考同步进行。学生考虑作业怎样完成,教师考虑作业怎样引领、总结反思提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直接反映教师对材料的理解和对学生指导的水准,师生都得嗨起来。学生为提交更完美作业,频繁寻求老师指导、修正,学生优秀作品呈现,老师跟学生一样期待、一样兴奋得手舞足蹈。一种别样的同学关系得以建立,师生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其实,最好的学习关系,不是学生拿你当同学,教学相长吗?甚而有的时候,老师跃跃欲试,也拿出自己的作业,跟学生比比,看看互相照出来怎样的异彩,碰撞出怎样的创造激情。

这个活动的过程,是个刺激的文化探秘奇遇之旅,因为烧脑灼心,头脑时而经历风暴时而柳暗花明,挑战和超越同在,痛苦和欣喜并存,最终一路奇遇探索,忽然眼前豁然开朗,回望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