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曾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果、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过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鲁迅《朝花夕拾》
一个炎热的午后,我走进一家小店。小店里空无一人,一位叔叔在柜台后小睡着。
我在桌边坐下,叔叔听见声音后,起身给我递来了一张菜单。我静静的翻阅着。忽然,我的目光落在了一道菜名上:鲜肉丸子。我指了指这道菜,叔叔收起菜单,到后厨忙去了。听着店内缓缓的音乐声,我再也收不住思绪,任它奔腾。
还是很久以前了,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把我寄养在奶奶家。从小在农村里长大的我直到现在都对农村有种亲切感,一直都忘不了在后山摘蘑菇、摘野果的经历,也忘不了奶奶对我的关爱。
奶奶的手很巧,会扎很长很长的辫子,会秀花,也会缝纫。夏天的时候,他给我扎起长长的辫子,发尾还别上一个蝴蝶结,是一起玩的小姑娘羡慕不来的发型。我的衣服也是奶奶缝的,都说农村的衣服土里土气,奶奶却将服装做的像城市里卖的一样,令人赏心悦目。不过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奶奶的拿手好菜:鲜肉圆子。
“奶奶,我又想吃丸子了!”“好好好,给我的孙女做呢。”奶奶从冰箱里拿出他精心挑选的瘦肉,解冻后剁成肉沫,在和前天晚上就泡好的糯米搅拌在一起,做好造型,上锅蒸熟,我能吃一大碗米饭。我调皮的要帮奶奶搅拌糯米,把糯米弄的到处都是。奶奶也不生气,好脾气的逗我玩儿。搅拌好后,奶奶捏起一团糯米肉放到手心,捏圆后再左右的甩一甩,就成了一个可爱的小胖子。我看的心痒痒也想做,便也捏了一团放在手心,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起来。奶奶一边指导我,一边夸我:“我孙女真厉害,看一遍就学会了,以后肯定是块读书的料。”我听了,心里跟吃了蜜一样甜。
奶奶做的圆子好像有魔法一般,怎么吃都吃不腻。当我考出好成绩时,奶奶会捧出早已做好的圆子递到我嘴边;当我学习了一天回到家时,奶奶会在我的碗里放上两个热气腾腾的圆子……
后来,我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把我从农村接到了城市。因为学业逐渐繁忙,我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奶奶做的圆子也很少能够吃到了。在外面吃饭时也经常能够点到饭店里面的圆子,可终究没有我记忆里的那股味道。
“小朋友,你的菜好了。”我回过神来,叔叔已经将一盘热气腾腾的圆子端到了我面前。这时,一位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儿跑了进来,一把抱住了叔叔,高兴的喊到:“外公,我终于有时间回来啦,今天晚上还吃圆子,可以吗?”叔叔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高兴的说:“当然可以,天天想吃什么,我就做什么。”原来,在我觉得味道不好的圆子上,也有别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