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苏绣

初一 叙事 828字
2024-04-20 11:21:45

“绣花针从空中划过,金线绣出的花朵生机勃勃,五彩线绣出的花朵则绚烂夺目。”这是我对苏绣的记忆。

我第一次见到苏绣是在故宫博物院,我看到一个卖苏绣的摊位。在寒风中,摊主不停地搓着手,仿佛在和寒冷抗争。摊主是一个中年妇女,她的脸庞被岁月磨砺得布满沧桑,深陷的眼窝中流露出几分忧郁。她有条不紊地从箱子里拿出几件苏绣,放进冰凉的木盒中。我走向前去,仔细观察那些苏绣。一幅色彩斑斓的《鹦鹉图》吸引了我的目光,上面绣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鹦鹉。尽管周围有许多人来来往往,但大家都只是匆匆瞥了一眼,仿佛并不在意。我询问了价格,但被价格吓到了。我叹了口气,离开了摊位。

然而,我并没有忘记那件苏绣。我常常在梦中见到它,仿佛一幅幅画面在眼前闪现。我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它只是一件普通的苏绣,但我对它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

后来,我读到了《绣山河》这本书,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苏绣的制作过程。我仿佛又回到了故宫博物院的摊位前,看着那件《鹦鹉图》,想起了摊主那沧桑的面容。我突然意识到,摊主并不在意那些来来往往的游客,因为她知道只有真正懂得欣赏苏绣的人才会购买。她坚持自己的信念,即使遭受冷眼和嘲笑,也不会动摇。

也许正是因为她那份坚持,才让苏绣得以传承。苏绣的传承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没有继承苏绣,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但我知道,苏绣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无法抹去。

我开始重新审视苏绣。我发现,在它色彩斑斓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苏绣起源于汉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首先要设计好图案,然后在绣布上打格,再按照图案上的线条,用针和线在绣布上绣出图案。一幅苏绣作品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苏绣的图案非常多样化,有山水、花鸟、人物等等。苏绣的特点是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构图严谨、形象逼真。

苏绣代表了中国的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苏绣或许已经被人们遗忘,但我希望,苏绣可以像我记忆中的那件《鹦鹉图》一样,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教师点评:最初只是偶然遇见苏绣作品,“我”却久久无法忘记,这便是“我”与苏绣的缘分,也正因为这份难得的缘分,“我”之后在《绣山河》一书中对苏绣有了更深的了解,意识到摊主沧桑的面容下、平淡的眼神中隐藏的是对苏绣的坚守,又用绣制的复杂精美和目前的现实衬托出传承苏绣手艺的不易,文章由浅入深地向我们揭示了苏绣值得赞叹的地方,由表层的美到深层的美,由物的美到技艺的美再到传承精神的美,层次丰富,主旨深刻。“针尖上流淌过岁月,一针一线勾勒出绣者极尽巧思的匠人精神。”文章选材苏绣,展示了苏绣之美,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技艺之精巧与不易,令人动容,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