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爷爷家的胡同,记录成我的童年,它如一本厚重的图册,老北京的市井浓情、人间烟火,邻里融洽,就从这青砖灰瓦的窄巷深弄里绘起。呈现与草木共鸣的浓浓人情味。
京城春花,皆可成肴。当一串串槐花挂上枝头,满胡同都飘着槐花特有的清香。我打一杆子槐花走向邻居奶奶家,奶奶九十多了,还健康得很,她做的各种老北京儿特色小食,无一不是我与玩伴们的美味点心,而最令人难忘的一道美味定是槐花粥。奶奶先把槐花用一块块又小而薄的棉布包起来,待粥煮熟后丢进花包,再一搅,软绵的槐花瓣即透出清甜的汁水,与雪白的粥融合在一起,调和之前口中所有的味道,清香芬芳,总是情不自禁喝了一碗又一碗。邻居奶奶也如这碗甘甜槐花粥,散发着温柔的甜香。
夏夜湛湛,幽暗深邃的胡同亮起灯光,摇着蒲扇的大爷们正坐在一起下棋。而我正为将到的期末考而发愁。奶奶看出我的艰难,拿上一碗刚刚冰好的杏仁豆腐,白嫩的块状豆腐上放着一块块整齐的小冰块,又铺着京城特有的山杏花花瓣,一看就知道是经历了精巧的制作而成。奶奶不紧不慢地拉着我往外走:“换换脑子吧!”在胡同里的小花圃,大家一边纳凉,一边各自表演自家“绝活”。小棠哥的魔术毫无破绽,苗苗姐姐的绕口令说得利落又清楚……那时的我惊叹连连,早已把杏仁豆腐忘在一边。奶奶微笑地说:“他们天天练呢,哪能不出绝活呢?像杏仁豆腐一样熟就能升出巧来。”我看着身边的杏仁豆腐茅塞顿开。
秋意渐浓,北京城绚烂如霞。胡同两旁的银杏树渐渐成长,逐现金黄。高大白杨树片片肥厚的黄也正吞噬着最后一抹绿。而街角的矮枫树正红得明晃透亮……清晨,妈妈送我上学常给我买一团刚“滚”出的驴打滚,卖早点的爷爷慈爱地看着吃得香甜的我,总要再往我手里塞上一个焦圈或几个蜜三刀,嘴里不停絮叨“天儿凉了,多吃点儿,暖和!”嘴中的甜意,是糖葫芦爷爷的慈爱,无比绚烂。渐凉的空气里,传来声声嘹亮的鸽鸣,眼前匆匆退却的迷人色彩,是那时上学途中最温存的留白。
金绿未褪,初雪突至。青墙灰瓦一夜之间被洁白温柔地覆盖。在阳光下银装素裹,每每这时,大家便一起围坐火锅。沸水翻滚,烟雾缭绕。寒喧几番,把盏几杯。平日里大事小事所有想说的没说尽的,都融化在这片热气腾腾的欢声笑语之中,温暖嵌入每人心中。
寒意渐浓,人情正暖。人间烟火气,抚平凡人心。这本专属于我童年的胡同画册,那样鲜活,那样生动。描绘的是老北京人儿的生活智慧与热情和睦,绘不尽,道不完,她的故事仍在继续,仍在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