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的明月皎皎,秋风徐徐,弹拨着我的心弦。清亮的月光夹着黄晕的路灯,散在她的身上。那一刻,她身影高大,地上的倒影在我眼中逐渐朦胧,但心中的那道背影逐渐强烈,轮廓清晰,如同那墨色中皎洁的月光。也是那一刻,她成了我心中最高大、最明亮的存在。
她的头发是卷曲的,矮矮的扎着。额前弯弯的碎发更增一分亲切,在阳光的照耀下镶上了一道金边。她是语文课代表,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心中崇拜的人。
她有着《红楼梦》中王熙凤般的性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的声音是明朗、清亮的,如那夜色中荡漾的湖面,如那雨后无瑕的碧霄。她也是爱笑的,明媚的笑容时常挂在她的脸庞,仿佛没有什么忧愁能使她悲伤。
她有着优异的学习成绩。上课时,你会看见她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身影,下课你会望到她深埋题海的努力。你或许看不到她深夜写题的艰辛,但你一定能看见她名列前茅时的笑颜。这便是我崇拜的目标。
但真正使我动容的是那个夜晚,我永远忘不了那天的明月。月光洒照大地,却不如她的背影那般牵动着我的心,我们在回家的小路上走着,走着。
那天,夜色如水,黑的彻彻底底,只有半轮明月在空中悬挂。道旁的路灯大亮着,发出淡黄色的光。不知为何我们又是这么晚回家。几次的考试失利,压得我无法翻身,我开始不敢面对老师与家长的目光,不敢面对同学的劝慰。走在路上,我们好友三人各怀心事,她们理解我的悲伤,却都无法体会我的苦楚。夜静悄悄的,落针可闻。想到老师的失望,亲人的压迫,我的心如这静夜一般,沉入水底。走到分岔路口,我和她与另一位好友告别。她(另一位好友)笑笑,道:“祝你能看见明天的太阳。”我有些凄凉,勉强地笑笑,转过身与她向家走去。
抬头望,月亮的轮廓一半清晰一半模糊,又时不时被叶的残影遮去。我苦笑一下,对她说:
“或许我连今夜的圆月都看不到了呢。”
我低下头,不去看月亮,望着这条充斥着路灯光亮的小路,接着转移话题道:
“我总觉得这条小路有些诡异,空无一人的。”
她道:“我倒觉得这条小路挺温馨的。上初中后,我就比较喜欢这安静的氛围,但也许是心境的不同吧。”
“……”我无言,只能望望两旁的路灯,又抬头重新望向天空,月亮还是那样,一半圆,一半模糊。我说:
“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圆月,我可能永远都看不到了。但又或许今晚能略看一眼,但从今以后就难以再见。”
她过了半晌,开口:
“没有啊,只要你想看,随时都可以。我相册里还有圆月的照片哩,你要看,下次带给你就是了。只要你想看,抬头望,随时都可以。”
我好像颤了一下。我们仿佛都自知进入了一个深沉的话题,但谁都没有用平日的玩闹打破。
她顿了顿,接着说:
“抬头望,月亮一直都在。有时望得远了,反而会累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虽然不会一直都在,但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
有一瞬,我困在了眼泪的中央。她回头笑笑,像往常那般挽起我的手,向前走去。仿佛时间过了很久,但又短到只是走过了一段小路。我们向着未来,走着,走着。
那晚的夜色如水,月华如霜。明月皎洁,清风徐徐,吹起我们的发梢,又向远方吹去。她的背影依然高大,永远刻在我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