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的时候,我们站在风中。
夏天的风,静静地划过耳畔的喧嚣,在寂静的时间琥珀中,揉碎掉最后一抹昨日的落寞。
挥别的时候手举得好高,高到每一次抬头,都能够看到思念。
小时候,读不懂离别。清晨出门的家人下午一定会回来,傍晚在巷子口就能闻要妈妈吵菜的香味,房间的灯永远亮着等人回来。
那时,最大的恐惧可能就是妈妈吓唬我小孩子在七月半晚上上街会就会被鬼抓走,可爸爸外出打麻将还没回来。
于是乎,读不懂临行密密逢,意恐迟迟归;读不懂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乡愁,在我心中,也不过是摇头晃脑书上几行字句,一个既模糊又遥远的背影。
乡愁于我,是书上的几行字,心中的一个迷。那时候啊,放学铃声一响,就开始了呼朋唤友,瞬时间,青山明月、归雁声声全部都拋之脑后。
要是肚子不饿,也许都会忘记了回家。
吃饭的时候,眼睛喵着电视机,时不时望两眼窗外的明艳春光,再匆匆扒了两口饭,说道:“饱了饱了!”于是,碗一推,筷子一搁,凳子一蹬,妈妈还没来得及抓住我那风一般的衣袖,我人已经跑到外头了。
在风中,只留下一句:“今天我要值日,早点儿去!”
尔后,草长莺风,杨柳抽芽,时光煮雨。
之前小小的我如今已成长不少,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离别,感受到了真正的乡愁。
我在长大的阵痛里,体会到最深刻的滋味,就是离别之苦。或许父母和长辈明明不舍,而嘴上却强忍着说舍得。
临行前一直在想着要带些什么,带上最心爱的那支钢笔,带上最喜欢的那本书和日记本,带上还未写完的故事,朝向未知的未来踏上征程。
向前的时候不回头,风里都是高高挥动的手,不远万里的祝福和问候。
儿时的乡愁伴我成长,一直没有忘记。
走快一点儿,或许就能早点儿回去。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情感真切。文中分享的经历一波三折,趣味盎然。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作者可以再多注重一下对详略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