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的记忆深处,有一种味道,那是无论岁月如何更迭都无法抹去的醇香,那便是姥姥亲手制作的面条。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更是我对童年、对家、对姥姥无尽思念的载体。
每个周末清晨,阳光洒满古老的灶台,姥姥便会开始她的“魔法”表演。她身穿蓝布围裙,双手沾满面粉,和面、揉面、擀面一气呵成。我总是坐在小板凳上,瞪大眼睛看着姥姥的手艺,仿佛看一部无声的电影,每一帧都是爱与关怀的刻画。
当面团在姥姥手中逐渐变成细如银丝的面条时,灶膛里的火苗也欢快地跳跃起来,大锅里的水开始沸腾,热气蒸腾间,整个厨房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随着一根根面条滑入滚水中,它们仿佛有了生命般在水面上舞蹈,翻滚几番后,便变得柔韧而有嚼劲。
最后,姥姥会精心调制一碗底汤,撒上翠绿的葱花,滴上几滴醇厚的酱油,再将煮熟的面条捞起放入碗中,那碗看似普通的面条瞬间升华为了人间至味。每当捧起那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轻轻吹散表面的热气,然后深深吸一口那融合了麦香与调料的芬芳,每一口都仿佛品尝到了姥姥的用心与疼爱。
如今,虽然姥姥已年迈,但那一碗碗面条的味道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成为了一段段温暖的叙事,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传承着家族的情怀,承载着我对姥姥深深的眷恋和对那个无忧无虑童年时光的怀念。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取材真实,文笔优美,情感真切。作者将细腻的情感融入进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中,深深地感染着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