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㐱辺淚
有些人生而平凡,却努力向上,终成照天耀地的光芒;有些人初时显赫,却难受挫折,终成灰暗无光的尘埃。因为读懂了你,我想做一盏自明灯,不管风吹雨打,坎坷顺遂,都要尽力发光,绝不暗淡!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初读你,我是一个小学生,品学兼优,“双百”“A+”,享受着老师家长的宠溺,挥霍着同学们的羡慕之意。生活中多是“竹外桃花三两枝”的童真与浪漫。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真可谓“晴方好”“雨亦奇”。
再读你,我已是初中生,处境迥别。班级里藏龙卧虎,老师特别关爱的眼神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不被看见的角落;同学们羡慕追捧的待遇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宿舍生活的繁琐与矛盾;家人嘘寒问暖的照料遥远了,早操晚自习的枯燥倒是日复一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我开始读懂了你初到黄州的处境。那个“独往来”的幽人,那个飘渺的孤鸿影,是你,亦是我。这样的我,梦回承天寺,终于读懂了你这个“闲人”在澄澈月色里的孤寂。
继续读你,只为在孤影自怜、独自伤神时能有一个知音。后来,我发现你让我“失望”了。
也许是黄州的美景治愈了你,我几乎再找不到你的颓言废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风怒吼又如何,雨来了又怎样,你只顾高声吟唱慢慢行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次,我真正读懂了你的洒脱豁达。生活给了你什么就接受什么,一蓑烟雨照样任平生。“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想要美食,就耐心待它。这是“吃货”的道理,何尝不是求学做人的道理呢?
循着你被贬的足迹,我继续读你,只为治愈自己。
你一生三次被贬,黄州只是开端。最惨莫过于第二次,你被贬至广东惠州。在这个古时的荒蛮之地,你继续发扬吃货精神,笑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又算什么?美食美景足以慰怀。
也许老天想要试探你消沉低落的底线,不久你再遭贬谪,来到了荒无人烟的海南岛——儋州。古时,这应该是官员被贬的地域极限了。年过花甲,漂洋过海,你内心应该也有过悲愤失落吧!可呈现给后人的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海南之春的赞歌。“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的桃红似肉红。”慢慢读来,只有春来的欢快,与你随遇而安的旷达。
你不愧为苏轼——苏东坡,一次又一次被贬,短暂的悲伤过后,总会重新振作,发现美食美景,忙着政事公务。
少年容易放大悲喜,无病呻吟。读你让我懂得:一时的环境不适应算得了什么?一刻的成绩下滑算得了什么?一朝的不被赏识算得了什么?一夕的哀愁烦闷又算得了什么?我做不了你那样光耀千载的星辰,但至少可以做一盏自明灯,随遇而安,活出精彩,努力发光,当一切都不能改变时也要用旷达的胸襟、乐观的心态做灯芯,照亮笼罩自己的阴霾,带给他人些许慰藉。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有自己的思考,情感细腻。作者将细腻的情感融入进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中,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