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说:“人再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服还是做人,心里都要有个‘样式’才能做好。”
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带的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做得端正。
外婆总是坐在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场院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城、庄重。
在我的童年,穿新衣必是在盛大的日子,比如春节、生日,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因为外婆在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块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
除了缝大件衣服,外婆还会绣花,鞋垫,枕头,背面,床单,围裙上都有外婆绣的各种图案。
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于大自然,燕子和其他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模样和姿态留在外婆的心里,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保存下来,外婆常常凝视着天空中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的在一旁等待着,忽然出现一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才如梦初醒般的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出现在外婆手中,读过中学的舅舅说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
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水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
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童年时的一双鞋垫,由于过去三十年之久,它们已经变得破旧,如文物那样脆弱易碎,但那泉水依然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
两条小鱼依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依然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
我端详着外婆留给我的这件“文物”,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来,感受着我手上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