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春年,本该是一个幸福美好的一年。今天没有车水马龙,没有人来人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病例仍在适时增加。无数人在逃避、在躲避,但总有一小群人逆流而上。这些身影,令我们热泪盈眶。
一张照片在朋友圈里疯狂刷屏。照片里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2003年的“非典”的时候,他说,“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十七年前是他,十七年后还是他。他给出的建议是不要去武汉。但是,18日傍晚,84岁的他还是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
从花甲到耄耋,还是那样义无反顾。虽然他一再告诉我们不要迷信权威,但是他在我们许多人心中,就代表了科学,代表了正直,代表了权威,十七年过去了,我们能相信的,还是这个老人。
1月26日,河南首批医疗队出发支援武汉。一男子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车辆下痛哭的大喊道:“王月华我爱你”。这一声“我爱你”让在场所有人泪湿双目。说“我爱你”的这个男人,是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的优秀医生——徐国良。他刚从艾滋病村援助回来。他的爱人,是淮河医院原呼吸内科王月华主管护士。大年三十偷偷报名支援武汉,直到1月25日晚通知加紧组建团队,徐国良才知道爱人要出发,他们至今都没敢告诉老人和孩子。
今年56岁的医生曹晓英即将退休,尽管家人强烈反对,但她依然坚持要进入抗疫地一线。紧张的局势,没有给她过多的时间沟通,于是,她给孩子留下了一封信。写道:
“儿子,纸短情长,妈妈要准备穿防护服了。你放心,我会更加小心”。
“乖孩子,现在换你守护这个家。妈妈要去守护自己的阵地了”。
“我的车刚走,下一站天门南,我下车回武汉!”已经踏上返乡过年旅程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理科的医生吴小燕,得知医院发布医疗支援的号召后,第一时间下车返回武汉,成为了一名“逆行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张旃副教授主动请缨,申请常驻留观室,减轻其他医生的负担,写下现代版《与夫书》。写下请战书之时,张旃特别注明“此事没有告知自己的丈夫”。也就是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担任神经外一科副主任的李明昌教授。“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很少有人所知的是早在2003年的时候,张旃就职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当年的她就承担当了大量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
“我要去武汉,你不要告诉父母。”这是来自于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护士——佘沙。她两度请战申请援卾,并再三强“调先通知我”。当问及为何如此积极时,她说:“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呀!”08年汶川地震中幸存的她,将收到的援助和爱,再次传播了出去。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我们很幸运,在疫情面前,无数勇敢的白衣天使站了出来,劝别人远离疫区,自己却成为了“逆行者”。
1月21日同济医院第二批志愿报名就已经满员。
1月22日凌晨,在知道武汉15名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情况下,协和医院的骨科医生们依旧自愿出征。
曾奉命组队赴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原第一军医大学(令南方医科大学)医疗队,时隔17年后全员集合。请战抗击新型肺炎,奔赴一线支援,他们在请战书中写道:“我们特此向院党委请战,愿为战胜新SARS样疫情,随时听候调令,我们小汤山全体队员都义无反顾,奔赴一线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在此,我们积极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就在除夕夜当晚,来自人民军队的医务的工作者,从多个方向出发,驰援武汉,他们告别孩子、告别爱人、告别战友、没有硝烟的战争爆发之际,奔赴前线。他们无非就是谁家的女儿、谁家的丈夫、谁家早出晚归、过年难聚的人们。他们也是普通人,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他们从未想过自己是否伟大,但是,他们依然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最近朋友圈里有一句话特别火: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只是,穿上了这身白衣,便选择了全力以赴,义无反顾。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向逆行的人们,致敬!愿逆风而行的你们,卸下武装,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