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枫
天色渐渐地暗了,斑驳的树影掩映着昏沉的夜。
我抬头看见先生的那本《呐喊》,信手拂去岁月的细尘,偶然又瞥见书签上先生深沉而坚定的目光……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破四周沉浸的黑暗,你用“我以我血荐轩辕”来抒发自己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又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来表达自己面对敌人绝不屈服,对待人民甘愿奉献所有的牺牲精神。
从儿时的懵懂懂懂,到课本上学到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以前读到先生著作的云里雾里,到了解“弃医从文”时油然而生的敬佩;从与先生共同感受童年的乐趣,到看见旧中国麻木不仁的悲愤……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点点滴滴都有先生的身影。
如何拯救被压迫的人民?如何改变中国的命运?你苦苦追求,慢慢求索……
一开始你选择医学,想通过“救死扶伤”来救助贫困的人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意识到,世上人民千千万,岂是凭一己之力能医治得完的?
当意识到拯救人民精神的麻木与冷漠,远比医治身体的病痛更为紧要时,你豁然顿悟,遂拿笔杆“弃医从文”,以笔代剑,勇敢地揭露反动政府的腐败,人民生活的苦难,在文学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在“昏沉的黑夜”里,你一次又一次陷入沉思……
夜间的灯火明明灭灭,你却从不停笔,因为你想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你还有很多想表达的思想没有写完,你不顾个人的安危,始终与黑暗势力做斗争,用自己的战斗檄文向那个时代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猛烈开火。利用尽自己的全力,在那个时代发出最嘶声力竭的呐喊:愿这片大地上的蒙昧散尽,迎来启蒙的曙光!
先生已远,精神永存,你是我的偶像,亦是我人生中永恒的那盏明灯!
那为先生——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