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味道

初一 写人 1288字
2023-06-16 14:07:32

外婆今年已经60多岁了,她额头上的鱼尾纹,看起来十分的苍老;她长满老茧的双手,不知干了多少苦累活;她黑色的头发中,交叉着几根银白色的头发。可自从我上了初中以后,我和外婆就不是经常见面了,但我永远记得外婆和我在一起的时光。

“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十月上旬,秋风又起,那日午后,外婆抬头看了看太阳,便拉着我的手,往田里走去:“小宝,今儿天气好,俺带你一起去挖红薯。这样,我们冬至就可以吃山粉圆了。”

外婆拿着一把大大的铁铲子,又递给我一把蓝色的小铲子,我们便出发啦。“小宝,你要记住,番薯是长在地下的,它的叶子是紫绿色的,可别把俺种的花生给弄出来的了哟。”映入眼帘的绿,还夹杂着一些葡萄紫,凑近点瞧,茎的两侧都有细细白白的绒毛,给人一种细腻的温柔感。

我抓着番薯的茎就拔,不但没拔出来,还粘了满手的白毛,怪痒的,“要先把这些滕弄到一旁,再用铲子把周围的土挖掉,等红薯露出脑袋了,就可以用铲子把它挖出来了。”她说着说着,又意味深长,“小宝,你知道吗,俺小的时候,也和俺的外婆一起挖红薯,我抓了满手的白毛,都抹在脸上了,可痒了。”

外婆的思绪仿佛回到了五十年前……如日方升,露水收干,一位年迈的老外婆,正牵着她的小孙子,挽着竹篮,上了后山。“外婆,哪有什么红薯啊,那么多花花草草,我的眼睛都看花了。”小男孩说。艳阳高照,老外婆蹲下身子,耐心地教小男孩辨认红薯。

小男孩也会自己拔红薯了,阳光下,老外婆用那年迈的身躯,和小男孩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待到黄昏时刻,竹篮里的红薯便满了。

夕阳西下,清晰的轮廓消失了,寂静像雾霭一般袅袅上升、弥漫扩散,风停树静,整个世界松驰地摇晃着躺下来安睡了。老外婆的藤黄色棉衣被染成了金色,她驼着背,将两手放到了背后,小女孩在后面走走跳跳,走走停停……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一一冬至。外婆将储存起来的红薯拿了出来,用来做山粉圆吃。外婆拿起菜刀,“唰”“刷”两下,将红薯外皮削干净了,又“味嚓”“咔藤”,把红薯切成一片一片的。锅中的水沸腾着,待红薯煮烂后,外婆又加入淀粉,拿来角落的木棍,把它们揉成了黏糊糊的团。将皮捏好后,就开始炒馅料了。

外曾祖母喜欢吃鲜的,祖母就把牡蛎放进陷里;外曾祖父喜欢吃辣的,祖母甚至在陷里灌上辣椒油……蒸好的山粉圆,像几个小胖娃挤在碗中,外婆一口气吃了五个。牡蛎陷的,鲜而不过;辣陷的,香气逼人;无陷的,淡淡清香在舌面徐徐洇开,从舌尖到舌根,袅袅升起一股清甜,久久不散。原来,没有馅料的参与,红薯的香味更加纯粹、醇厚。祖母看着大家眼睛笑得弯弯的……

思绪中,外婆仍在烟雾中忙碌,“外婆,我给你擦擦汗。”我稚嫩的声音将外婆唤回当下。山粉圆做好了!

五十年后的今天,咀唱着鲜香的山粉圆,外婆又站在一片蒸汽中的微笑:“小宝,这就是外婆的味道呀。”我接过外婆的山粉圆,等不及放凉就塞进嘴里。什么味道呀?”外婆笑着问。我嘴里塞得满当当的,声音有些含混:“浓浓的香。”

外婆伫立在眼前,却凝视着远方。

人的一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在网一屋格下,他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紧家庭,慰藉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确属金里,盛满了浓厚的亲情。这日冬至,我品到了外婆的味道。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描写,细致的神态、动作描写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特点。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不仅丰富,而且细致。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很好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