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姥姥我的姥姥是五六十年代朴实、善良的代表,对我们也最是慈祥,经历了再多坎坷,也是最乐观的那个。
在儿时记忆里,有两个人一直在我身边,不断给我爱与支持,这两个人给予爱的方式不一样,性格迥异,她们就是妈妈和姥姥。妈妈一直在我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却较为严厉,每次考试都难免遭到妈妈或多或少的两句数落,如果考的很是不好,妈妈就会拉下下脸来,听我带着委屈讲完得低分的原因,再训斥我几句,监督我完成学习任务,若是考的还可以,妈妈就会盯着我,想着怎样给我提升,若是考的好了,妈妈就会严肃的说一句:“保持住啊,你还可以更好。”我可以看到妈妈眼里的喜悦,也知道她只是想让我更好,但总会觉的想要得到更多的奖励。
姥姥就不一样了,在姥姥那儿,我得到的大多是鼓励和笑容,每次放学回家,我放下书包,就想要飞奔到姥姥那儿,姥姥看到我,眼睛弯了了起来,嘴角开始扬,带动脸上的皱纹,张开双手迎接我,然后就会问一句:“饿了嘛?姥姥这儿有好吃的!”
我的姥姥,好像是最不会发脾气的那个,我经常用稚嫩的声音告诉她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或是在她那儿抱怨、委屈,不管我讲了多幼稚的事,讲了多久,她总是笑着听我讲完,然后总会说一句:“人小鬼大!”。
如果妈妈是鞭策我、督促我进步的那个,姥姥就是安慰我、维护我童心的人。
后来,姥姥病了,来北京看病,妈妈和我常常搀着姥姥去公园遛弯,那段时间,我和妈妈都不怎么开心,但每当我在姥姥右侧扶着她的时候,姥姥都会向以前那样看着我说:“长大了啊,都可以搀着我了啊。”还是一样的笑着,和之前一样,她一样地慈祥,仿佛什么事都不曾发生,她身边的我还是那个依偎在她怀里的孩子。
姥姥前前后后做了三四次手术,明显地消瘦了,穿着病号服,只能坐在病床上,但我每次去看她,迎接我的却从来没有悲伤,姥姥在鬼门关走了三四次,还是笑着,但当我每一次从医院走出去的时候,我好像看到了姥姥消瘦却又在我心里无比伟岸的背影,是渐行渐远的。
后来,姥姥去世了,难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慈祥、朴实、乐观的姥姥和她从未变过的笑容,将会一直在我心里,和儿时一样,一样可以依偎,一直维护着我的心灵,给我鼓励,把我变得和她一样乐观,变得更加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