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白雪茫茫的地方,三八线周边,鸭绿江对岸,几座山峰上有几个白色的影子在晃动着。常常消失不见。雪地上的脚印一排一排的向前,一个比一个浅,时不时有几个大雪坑没过多久就被吞没了,仿佛什么都没发生。只有大雪纷纷扬扬的飘落,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
有两个影子披着白色的披风。趴在雪地里,仿佛融入其中,目光一直注视前方的军帐……
其中一个转过了头:
“还有多久发起冲锋?”
披风下面的是一张年轻的脸,不过20来岁。那双眼睛是那么的炯炯有神,手中握枪的手也不禁紧了紧。眉毛已经冻住了,卧在雪地里冰冷刺骨。冷风呼啸着使他瑟瑟发抖,活像一个雪人。
“还有两小时。”另外一个也转过了头回答道。他的样子也差不多浑身都是雪但也不敢动,看样子应该有40来岁了。那张面孔上有时间给他留下的痕迹。还有一个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的疤。这个疤是抗战的时候留下的。当初他奉命执行任务,带领的小队被鬼子伏击,死伤惨重,他逃进了树林子,那时枪声大作,子弹打落落了许多树叶。有一颗就击中了他背后的子弹夹,还一颗子弹贴着他的脸划了过去,便留下了这道疤,那时他也很年轻也就20岁和面前这个小伙子差不多。看着那小子冻得直啰嗦,便递过去了一盒炒面。
“吃吧应该会暖和点,再吃口雪别噎到了。还有段时间别急。”
他望着那盒炒面,盒子里只有三四口炒面,却等于他们所有的干粮。
“这……”
“吃吧吃吧,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喽。”
他实在冻得不行了,噎了两口,又喝了一口雪继续趴的。
他望着大叔的眼神里充满着复杂,从他进部队起,他就像大哥哥一样照顾的他。
又过了一会儿,雪下的更大了,鹅毛般的大雪在眼前飘着。
雪里有种神奇的魔力,牵引着他,又有种神奇的力量吸引了他堕落,他的上眼皮和下眼皮打架,眼神逐渐迷茫。
“不能睡。”
一个严肃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却很低欲恐惊动了前面的敌人。
他胶了眨眼,用手抹掉了脸上的雪他惊讶发现大叔依然清醒着,身上的雪已经堆成了小山。
“不能睡睡了就起不来了。”
“那、那怎么办?”
“用雪洗把脸。”他这才发现大叔的脸上有的许多微小的雪粒,还有许多冻伤的印记,那刺骨的痛使他依旧清醒。
他也试了试,确忍不住那个痛,迅速抹掉了脸上的雪,可大叔又抓了一把雪洒在脸上。
他随手拿出了一本破旧不堪的本子,上面页面发黄据说是他的宝贝。
“作为战士,我们一直在流血、流汗、流泪,我们祈求和平,因为我们最直观的忍受着战争带来的痛苦,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地面。耳边的责任、荣誉、新中国还在不停地回响,老兵不死,他们只是凋零,可和平不是祈求来的,面子也不是别人给的。只有拿起手中的枪,将敌人打到三八线外我们才有和平人民才会幸福。许多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相比他们,我们这算得了什么?”他断断续续的念到。
他深受感动,胸口有一个东西一直跳动的鼓舞着他,他也学他的样子,抓了一把雪洒在了脸上……
或许是太冷了,他无论怎样挣扎终究还是睡了。
大叔也撑不住了,他知道自己没法等到发起冲锋的时候了。他将手中的书小心翼翼的放到了他的衣服里。随后把他身上的雪抖掉,接着将大衣披在了他的身上,把枪也搁在了他的手边,做完了这一切安详的闭上了眼。
冷风依旧咆哮,雪地上有许多影子晃动着。他又睡了却被冻醒。看了看手上的表拍了拍身边的战友:
“时间到了,起来、起来准备发起冲锋。”
可那个影子却没有理他,一回头发现他已经全身被埋在雪中,只有头顶的帽子露在外面那颗红色的五角星依然亮着。
他嘴角动了动、眼睛的酸了酸、手也抖啊抖。
“沙子……进到眼睛里了。”
他强忍着泪却还是止不住的滑落。晶莹的水珠在雪地上跳跃着即刻变成了冰,他抹掉的脸上的泪嘴里呜咽着说:
“眼……眼泪也会冻住的。”
他捡起了旁边的小号上面的红履带已经破损不堪,放在嘴边吹响了。
那熟悉的声音响起下面的敌人一脸震惊,雪地上许多影子站起,也有的则永远躺在那儿一动不动像一尊
他们举起手中的枪高喊:
“胜利属于我们,祖国万岁!”
“胜利属于我们,祖国万岁!”
“胜利属于我们,祖国万岁……”
一个人举着红旗飘扬的向前方敌人冲去,机枪在咆哮,手榴弹在怒吼,子弹像蜜蜂一样乱飞,炮弹制造着自己的艺术品,可他们丝毫没有放慢脚下的步伐……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极为感人肺腑的微型小说。作者将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了天寒地冻的战场,讲述了等待冲锋前发生在两位战友之间的感人故事。文章描写细致,行文流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俱全,人物的刻画,对话的编排,感情的铺垫都做得非常到位,整篇小说的完成度非常高。而文章取材独特,立意悠远,结构设计巧妙,高潮与结尾合为一体,让文中的感情急速升华,不仅有了余韵绕梁的意境,也有了荡气回肠的效果。作者用这样一篇精彩的小说,让我们深受感染,让我们热泪盈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当下生活与这些最可爱的人之间的关系,用心良苦也独具匠心,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