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门坎前老旧的背篓——缠络的竹条断裂开来,篓里粘着大大小小的土块,青色的背带常年摩擦,断开一层又一层丝絮。我都不禁想起儿时养我的奶奶。
小时候我住在老家。每每在天边被夕阳烧得火红的时候,便会有一个佝偻的影儿背光迈着蹒跚的步子走来,背上背的是沉重的背篓,时不时还有一两片菜叶随晃动的背篓摇摆。
那就是奶奶。
奶奶那时已经年老,身子十分瘦小,那沉重的背篓似乎要将她压倒,狠狠地摔在地面上。奶奶一边“哎呦”地呻吟,一边直喘粗气。她走到门前的较高的一块地上,双手紧握背带,缓缓蹲下,直到篓底触到地面,才舒出长长一口气,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
等呼吸慢慢调整过来,奶奶也不闲着,随手拍干净衣服裤子,她将刀、菜板、红薯藤、板凳摆在地坝里,准备砍红薯藤。我常常也会搬根小板凳坐在旁边看着奶奶。奶奶一手握红薯藤一手拿刀,利落地下刀砍去,在一阵咚咚声过后,背篓里的红薯藤也所剩无几了。奶奶缓缓起身,我望见她浑浊的眼球——那是岁月里的沙,使得奶奶的眼睛总是刺痛得湿润。奶奶龟裂的双手,每一条裂纹都藏着泥土,它们早已长在裂纹里,听奶奶说是洗不干净的。那满面的皱纹,像一条条彼此交错的小溪,每当辛苦劳作之后,汗水如雨而下成了滋润它们的“甘露”。
后来,我跟妈妈搬去了别处住。每逢赶集,我就会再次望见那佝偻的影儿。奶奶依然背着背篓,她会从老家徒步走来带给我们新鲜的蔬菜和鸡蛋。连我最爱吃的南瓜,奶奶也会在应季时挑选一个最大最好的,背过来,送给我们。老家离我现住的地大人徒步都要走好久,何况是年老的奶奶,背上再加一个沉背篓呢?
门坎前老旧的背篓,也曾是爱的承载体,不是吗?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取材真实,文笔优美,情感饱满。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