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父亲总喜欢对我说:“读人就像读书,阅人如同阅已,“最如把每个人都出作一本书的话,我的父亲应该是最乏味的一本书,从小到大,我听到别人对父亲的评价就是“老实”。
父亲是村里小学的校长,母亲曾让父亲托人把我送到县城上小学,父亲却怎么都不肯,上小学时,作为校长的孩子,我不但没有受到什么优持,反面事事小心,生怕老师们向父亲告状
母亲总是数落父亲不像个校长:水远穿着夹克、T恤和半旧的运动题,不仅如此,当学校里的老师请假,父亲总是老老实实毫无怨言地带他们代课。刚讲完自己的数学课,他又拿起音乐课本教学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到了体育课,他还得费地吹着哨子带学生练接力跑…不止一回,我听见老师们在议论:校长真是太老实了!每个晚上,我写作业时,父亲就坐在我对面备课、写教室,有一天,父亲从学校的图书室里给我拿来两本课外书,我一看,一本《红岩》一本《牛虻》唉,乏味!
我曾经以为父亲这本书永远都是如此单调,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重读了父亲这本书。那次,我终于读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内容。
上了初中后,我终于去了县城读书。前几天周末回家时,我还没进门就听见父母在吵架。母亲责问父亲:“你为什么要这么老实?论学历、论资历,怎么都应该是你去县城,你为什么又要让着别人?”原来,村里的小学要进行裁撤合并,只保留一个教学点,除了三名老师要留下,其他老师都要调去县城任教。父亲解释说:“小王的对象在县城,两口子两地分居不好,他不能留下;小李还年轻,留在村里不好找对象,也得调任,我是校长,我不留下,谁留下?”他边说边摩挲着一块刚从学校办公室里摘下的奖牌,那一块块奖牌,无一不凝聚父亲的心。母亲看看父亲,又看看走进门的我,说:“当初我说送孩子去县城读小学,你不肯;现在孩子在县城读中学,你也不肯去陪着,世界上还有像你这样当父亲的人吗?”
父星无奈地摇摇头:“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作为村里小学的校长,假如我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县城读小学,我怎么向村民们证明我们在认真教育孩子呢?而且我那时不是每天都陪着儿子写作业嘛……”纵然嘴上这么说着,可是父亲看向我的眼神,却带着的愧疚。
从那眼神里,我读出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也读出了父亲深深的无奈。在我眼里“乏味”的父亲,原来是这样的情深义重。
父亲是本内涵丰富的书,重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作为校长,他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作为父亲,他爱我极深,但心怀愧疼…我的父亲,他不是老实,而是认真负责;他不是乏味,他是大爱不言……
父亲这本书,我愿意用一生去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