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在绘画里寻找光,光成为他领悟生命的符咒。
一一题记
在塞纳河的一个名叫哈佛港的河口港湾旁,年仅三十二岁的年轻画家莫奈支起了他的画架。他在一片寂静中等待着黎明的第一缕光,“这是自然宇宙间的黎明日出之光,然而也是一个革命工业初期期待全新美学革命的青年,画家身上折射出的兴奋、好奇与狂喜之光。”
天际浓云滚滚,万籁俱静,紧接着,空隙里破出金芒,宛如数道光剑穿梭云层。云浪里推出一轮日,像是载着万千重量,把流云碾成了碎末,气势磅礴地抬升起来。塞纳河水霎时被点亮,薄霜燃烧了起来,晶亮闪烁着铺缀大地,天空正在荡出辉煌的金波浪,不时便染了莫奈的头顶,可“光这么闪烁,这么不确定,这么短暂,一瞬间就消失幻灭”。莫奈快速而顽固地记录下水面上瞬息间的变化,可他只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因为他发现日出之光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日出”是画不出来的。
“莫奈看着自己的手稿,匆促的笔触,模糊不定的色彩,朦胧的光,一点都不清晰的物体轮廓,然而这的确是他看到的日出之光,是他完完整整面对日出记录下来的印象。“这时候的莫奈不会想到,这张《日出印象》将会成为历史上一个最重要的画派命名,成为划时代的巨作,我看着这轮悬挂在地平线上的红日,沉醉其中,仿佛身临其境,与莫奈一同等待日出、感受日出、记录日出。
走进光,走进莫奈的《干草堆》。在莫奈用一年的时间所画出的二十五幅干草堆中,我对莫奈于1839年画的《吉维尼的干草堆》独有情衷,莫奈笔下的干草堆形成一个个圆形的、茹菌形状,它们浸在光里,像镀了层金。阳光的分子欢呼着,跳跃着,如夜里璀璨的烟火,倾洒在画布上。四处都是光,草垛上是光,稻田是光,树木是光,甚至阴影也是光,它仿佛渗透进我的心灵,撩拨着我的心弦。我被震撼了。“进入中年的莫奈看到时间里生命的变迁,黄昏忧伤何尝不是光?"“他走进光,看到干草堆,看到晨曦,看到余晖,看到生,也看到死亡。”
我夜晚仰望繁星清冷的光,晌午感受太阳炽热的光。我感受着莫奈,感受着光影。“每一天都像是莫奈的画,每一片光都像是莫奈画里的渴望。”
教师点评:莫奈,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尤为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并且以其非凡的视觉观察力和富有创造力的绘画方式,对在画布上呈现光与色彩做了开创性的尝试和贡献——比起更为严肃的人物简介,作者对于画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卓绝的艺术成就所做的介绍,因借助具体的故事经历、构建具体的场合情景而更显具象、亲和、直观和生动,不仅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还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艺术与美的熏陶。而作者所做的讲述和描写,都是依据画家的作品——《日出·印象》《吉维尼的干草堆》,它们同样也是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灵感之源。也就是说,作者由画作出发,先捕捉到自己在欣赏画作时特别的触动和感受,而后潜心收集画家、画作相关的资料信息,将它们吸纳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而通过融合想象、增添思考、加入感悟进行加工和再创作,转化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字记录。对于我们来说,这一番过程之下其实蕴含着难得的创作启示。一篇文章能让人有这般丰厚的收获,属实难得、不易,值得让人细细研读、细细品味,也值得让人称赞一句“精妙无比”。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