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山间听落花

初一 写人 947字
2021-10-16 08:31:44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人生如戏,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汪曾祺,众人明了他的才华,惊羡于他的文字,冯唐曾这样评价“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到江南的荷香。”

他的散文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淡然”,而这种淡然又不同于单调,写的是最简单的事物,花鸟鱼虫,生活琐事,但总能从朴素生活中找到凡事之乐。其实他不是不染风尘,相反,是他坠入烟火人间,恰恰显得超凡脱俗。

所谓淡泊,是看过车如流水马如龙,也不过笑笑,写着无关的文章,繁复狂野簇拥,但对于情,没有任何隔阂。

他在民间文学染出西窗雨,他听看画眉笑谈“无事此静坐”,他与戏曲结缘寥寥录下晚翠园曲,他待在茶馆看夏虫生机,亦可就着吃饭的话题随心闲市闲民。或是鸭蛋和咸菜茨菰汤,或是听曲喝茶和看斗蝈蝈,那些平淡无奇的事物,透过他笔墨,总是那么自得其乐,引人注目。

他可以谈文化谈到历史最低点,也可以随意搭配出生活最慢步。

文学语言重于理论语言,虽然他的文章已被打成了中规中矩的字体,但风韵犹存,有力的而又温柔的,仿佛回看到他写作时的倾心虔诚。倾心吐意就足够被摘撷。

很喜欢他的一本书《人间有味》,那不仅仅是对味觉的理解,更多的,可能是为人处事的态度,一直认为文化是深刻的,但有时候,文学就是不经意间,不刻意中造就的。

正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生活的风风火火,轰轰烈烈,不如静静闲坐,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其实生活哪来那么多的轰轰烈烈?有的不过是柴米油盐间的拘囿与爱,是平常日子里的笑与泪,是“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的平淡而已。

他的文字,与其说是作品,更多的是回忆,如他“静思往事,如在目底”。身披霞光,雨水流过山岚,想来,缄默是另一种多情,每每看见,都有莫名的欢喜,好似清风散尽尘埃的干净,为何,因为初心不染尘埃,清风怡自而来。

读完他的书发觉,人生不过三情:对之以钟情,投之以热情,取之以温情。是有个爱好,且坚定不移,满怀赤子之心,此为钟情;二是对生活充满希望,是遭受一切后仍能保持去爱的能力,此为热情;三是对回忆对身边的人抱以温暖,在嘈杂的生活里,找到归宿与爱,沉淀温暖,此为温情。

里尔克说:“一个诗人,他在山里有一所寂静的房子,他发出的声音像是净洁的晴空里的一口钟。”而汪曾祺先生,不是诗人,却胜似诗人,他的内心永远有一片广阔的天地,居一间寂静的小屋,写自己的山水。他的文字平淡质朴、洁净优美,犹如回荡在晴空里的钟声,像幽谷里的山泉,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汪老曾说“人生如戏,我投入的却是真情。”或许不然,也许人生如落花,从有意无情延伸而至坠落,零落之时对每一朵花都是相对静止的,何不妨在无人山间,暮岁而落,仍有回响,如此,没有虚掷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