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翻开泛黄的书简,红藕、玉簟、孤雁、寒蝉……组成了一幅幅哀怨缠绵的画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我穿过千年的时光,又回到了李清照悲欢离合的世界中……
(一)
“丁零……丁零……”什么声音?原来是清照在荡着秋千,头上的金钗在发着清响。四周紫烟弥漫,花朵带着露珠在清风中摆动,她闭上眼睛深深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秋千咿呀地摆着,清照只是陶醉,连“薄汗青衣透”了也未察觉。忽然远处丫鬟一呼:“有客来了。”清照才回过神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依门回首时,还有不舍得嗅一下青梅。琴棋书画的文化熏陶,使她成为了晓音律、懂诗书的大家闺秀。她用希望的眼睛看待一切事物,用那惯有的清丽小词记叙着她的乐事。在众人的宠爱之下,清照以为她的一生就会这样美满的走下去。
嗬!少女的李清照。
(二)
少女总要长大。18岁时,李清照披上了红装,走进了红墙深锁、花影密丽的赵家。
她与赵明诚情投意合,志趣相同,如同天作之合一样幸福美满。与心上人分别时,李清照倚着高楼,看着流水叮咚,月移树影,心中伤感。多才的李清照却文潮涌动,拈起香袖,便疾书写下«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浓浓的爱意,站在飞帘边的的消瘦身影便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和心上人天各一方,心却依然相连,正是“只羡新鸳鸯不羡仙”使她留下了许多幽艳独绝的千古名句,这时她还有什么要乞求的呢?
嗬,幸福的李清照。
(三)
然而,历史的巨轮不可阻挡,金兵的入侵使她的美好生活再也维持不下去了,她只好随夫南渡,却不知从此以后的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诚病逝后,只留下清照孤身一人,他们收藏的金石字画也散失殆尽。清朝整理往来的书信,却字字含情,“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寻寻觅觅”是在找他的欢笑吗?“冷冷清清”看着那残损的一张空床怎么不是“凄凄惨惨戚戚”,当初“沉醉不知归路”,现在的舴艋舟哪载的动这许多愁。晚风、归雁、梧桐、细雨,都是旧时相识,如今却令人伤心憔悴。从前的欢乐,竟成了她心中的一道滴血的伤痕。
面对中落的家道和世人的嘲讽,清照反而更加顽强地吟出“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豪迈诗句。这仿佛是清照最后的哭诉。
国破家亡哪是李清照一个如此多情的才女所能承受的苦难,但它却成就了她的艺术,以至几百年后的我们也不能为她的忧伤、惆怅落泪。人生道路是不可选择的,即使可以,谁又愿意承受一个一波三折的命运呢?而苦难中的清照留下的不仅是一个“人比黄花瘦”的女子形象,更有那嚼蕊吹香的千古绝唱。
嗬!不朽的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