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伯乐

初一 写人 882字
2021-03-20 18:15:46

文/苏笑苒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任何一匹良驹,身后都有一位慧眼伯乐。

假如给我一个选择,让我生活在古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宋朝,那是因为北宋有这样一位千古伯乐——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的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而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他天资聪颖、刻苦勤奋,10岁时便能习作诗赋文章,有如成人。而后他一生为官,官高至副宰相之位,可谓位高权重。按常理,没有远见卓识的人定会妒贤嫉能,阻止有才之人越居自己。但他不啊!相反,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

这里面不但包括我的偶像小苏苏(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 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华夏。

就拿王安石来说,最后他能够成为宰相,又何尝没有欧阳修的功劳,且他居E欧阳之上这更让人不得不佩服欧阳公的大度。难怪我们说他一“奖引后进, 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其一生的求才若渴、爱才心切、识才之准、举才之功,没有一句是过誉之词

提起欧阳修,就不得不说他的《醉翁亭记》,说到《醉翁亭记》,就不得不说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世人皆知,欧阳修是有名的政治家,他官至翰林学士,题携过张载,包拯,司马光等人。他还是出色的文学家,是宋朝历史上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泰斗。他还是一名卓有成就的史学家,中国的二十四史,他一人名占两史。在史学领域震古烁今,正因为他有如此才干,才能够获得文忠的谥号。虽然欧阳修的成就如此之高,但是他的仕途却充满了坎坷。

在那个群星云集的时代,他功名成就却不浮夸自傲,还记得他与梅]尧臣的信中夸赞东坡: “读轼书, 不觉汗出,快哉快哉!” 且他还曾与自己的儿子预言:“老 夫死后二十年,再也无人提及老....”.他意指东坡,说此人日后文名定显于我欧阳修,智之大者,文忠也。

站在宋朝时代的陡峰,不是帝王,而是你欧阳文忠公,你是让人望尘莫及的大家,更是名不虚传的千古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