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禹禹独行,他日化蝶归去

初一 写人 1452字
2020-10-05 09:23:28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题记

河畔的风还带着些许凉意,想必这也是当年老先生寻找三生石的那道小路吧。忆回首,刚刚接触老先生的文章,才忽而发现原来散文竟是这样的温馨。

老先生的文章陪伴了我一个又一个春秋冬夏,如今离先生化蝶也有数年之久,这也算是我给先生的一封迟来的信吧。

最早起听闻先生,应该是小学课文中的那两篇《桃花心木》和《与时间赛跑》:“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和时间赛跑》“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桃花心木》这里摘入老先生的话语,仿佛又如沐春风,回到了当时稚嫩的时光中,深一句浅一句地理解着先生的文字,满满都是儿时的回忆。

你我如潮,岁月笙歌。再次聆听先生的文字,是在初一上学期,有幸从劳技课上听闻了先生的讲座—《开讲啦》,实是平易近人。从他的自述中观来,老先生的童年应该是苦涩却又温馨的吧,生活的艰辛与物质条件的简陋,无不充斥着先生的童年。可也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吧,先生从小便萌发了写作的思想。

母亲的谅解,没有使先生和其他兄弟一样下田劳作,而是选择了用笔勾勒自己的人生。

先生是极有禅意的,生而入佛,一世成佛。应许是受了佛家的影响吧,先生的文风里也透露出田园风的意境,在莽莽红尘之间,也能寻的自己的清欢,独享来自心灵的一片净土和一番天地吧。

都说太白与酒,结下的是不解的情缘,然而先生的文字《温一壶月光下酒》,竟也超脱了尘世与时光,写出了酒的另一种姿态。已是经年流转,如今依能浮现眼前。先生笔下的酒与太白诗下的酒是截然相反的:太白之《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豪迈而深刻,豪饮高歌,解酒消愁;太白之《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孤寂而冷清,以月为友,对酒当歌;然而先生写酒,开篇即是淡淡的忧伤与柔情:“温一壶月光下酒,是些什么呢?风扫落花的惆怅,有着粗糙的疼痛,柔滑的深情,地老天荒的相信?”先生的酒,一扫醇酒之烈,由酒引出了对灵魂的反思,脱去功名利禄,换作浅酌低唱,温一束月光,下一壶酒,洗涤的,是自己惆怅的灵魂!

望不尽天涯沧海,参悟生命红花当下。先生对于生活一词,想必也是极有体会的吧!“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这是先生斋中高挂起的书画。这八个字我已经数不清几次被我应用在文字当中,然而我却并不能达到先生如此之境界。在被人误解排挤之时,先生是显得有些心烦意乱了,可兴许是斋中高挂的书画,先生也明白了避世静思,几个月的在深山中修行,饮朝露餐落英,先生回忆起散落在文字里的暖,乱世之言语想必也是忘却了吧。

清风古寨西湖天,河畔浅寻三生石。先生也曾于杭州西湖盘,独步前行,静静寻找那情人缘定三世的三生石。如此看来,先生对于生活中的那些美景,也是心之向往的吧。先生在另一篇文章中曾写道和朋友来到福建武夷山,想品一品正宗的正山小种。文末有言,站在茶园里,洒下一把正山小种,看着高山上清杯里的茶舞,澄澈的热水中的茶芽,就想人的心灵一样,其实本就是纯真与澄明的吧(这段话属我自己编写,文字已经有些记不清了)。

先生的文字,就像是清泉淌过你的心灵,没有杂念,没有污秽。文字本来就是超脱于尘世之上,穿梭于灵魂和人情之间。先生的文字也正如先生一般,皓月当空。重载五千年文化历史,人的一生无疑是渺小的,是沧海之一栗,明媚的阳光之下,每个人的身影总是被拉得很长很长,然而你终究是一团没有光彩与颜色的烟雾。人之而终,不如学一学先生的豁达与轻染:两袖一挥,清风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布履一双,山河踏遍;心有明珠,山河明媚。

先生已是化蝶归去,可《林泉》《清欢》《玄想》这三本散文集依旧放在我的床头。我坚信,先生只是回到了本该属于他的世界里去了,那里的世界里,没有舆论的攻击,没有尘世的喧闹,一切的一切,都是随心,随欲,邀游于万物之上。

本文拙劣,写不出内心对先生的思念与感谢,感谢先生多年来无声有形的陪伴。

教师点评: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以淡雅温柔的文字,记录了作家林清玄之于自己的深远影响,也写下了自己对作家的感激与仰慕之情。作者将时间选为了文章的叙述线索,这一选择非常巧妙,时间流逝带来了成长,而成长之间又有自己心智与思想的变化,对作家作品由初读到阅读再到品读的这一过程就得到了全面的展现,文章也因此脉络清晰,层层深入。而作者又于之后着重分享了自己在品读和了解作家后的感悟,在深入之上又做深入,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与感情色彩。文章感情真挚,思考深刻,是一篇细腻的散文佳作。感悟部分可以再梳理一下条理,表述上也可以做精简,留下诚挚的、属于自己的文字,文章效果会更好。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