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语文课本,如同踏入一座繁星点点的文学殿堂,无数璀璨的星辰令人心生敬仰。有人倾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那份闲适与超脱如同山间清泉,洗涤心灵;有人欣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他的坚毅与担当如同巍峨的山岳,令人肃然起敬;有人赞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李白,那份豪放与不羁如同奔腾的江河,激荡人心。而我,却独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苏轼,他的豁达与坚韧如同疾风中的劲草,令人心生敬佩。
自古以来,无论是经天纬地的英雄豪杰,还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人生之路总是波澜起伏,跌宕起伏。苏轼的一生,便是这风雨人生的生动写照。他自幼聪慧好学,二十岁便考中进士,才华横溢,文采斐然,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甚至得到了文豪欧阳修的赏识。然而,命运多舛,王安石的变法之后,他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虽经多方营救得以出狱,却已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此,他开始了“不是在贬官就是在贬官”的漫长旅途。
在黄州期间,苏轼虽身处逆境,却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如同一位不屈的斗士,在风雨中砥砺前行。他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此外,他还研究起了美食,让“东坡肉”成为了一道名菜,并写下了幽默诙谐的《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格林曾说过:“生活不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跳舞。”苏轼就是这样的人,他总能在绝境中挖掘生活的美好。当他发现当地有许多女婴生下来便被遗弃或溺死,他心疼得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后来他积极捐款,开办育婴堂,拯救了一大批婴幼儿,并且有效制止了当地的弃婴风气。在被贬儋州的情况下,他培养出海南的第一举人和第一进士……
用一句话来形容苏轼,那就是追光的人。他看到了世间的灰暗,但眼里仍有光。当周围被黑暗笼罩,他竭尽全力传递光明。他让人们相信,美好终究会如约而至。苏轼的一生,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虽有波折,却始终奔流不息;如同一棵历经风霜的松树,虽经风雨,却依然挺立不倒;如同一盏明灯,虽在黑暗中,却始终照亮前行的道路。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风雨人生,苦乐自己渡,只要心中有光,便能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