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那个不肯老去的少年

初一 写人 784字
2025-04-14 09:30:34

世人皆道苏轼豁达,我却在他诗词的字里行间,看见一个永远不肯老去的少年。这个少年眉目清朗,即便到了白发苍颜的暮年,眼睛里依然跳动着不肯屈服的光芒。

元丰二年的太湖之夜,御史台的差役押解着这个四十四岁的"犯人"北上。船行至江心,他悄悄取出藏在怀中的毒药。月光惨白,照着他颤抖的双手。这一刻,他不是名满天下的苏学士,只是个怕死的普通人。船夫夺下毒药时,他竟孩子般嚎啕大哭。这哭声里,是对死亡的恐惧,更是对生命最本真的眷恋。后来他在黄州写道"人生如梦",可谁又知道,说这话时他正贪婪地嗅着雨后泥土的芬芳。

黄州的岁月将这个少年磨出了老茧。他在东坡上耕种,五十亩薄田种出的麦子,磨成面粉总是掺着沙子。他写信给朋友抱怨"日炙风吹面如墨",却在信纸边缘画了个吐舌头的鬼脸。这个鬼脸泄露了天机——他骨子里还是那个在眉山书院调皮捣蛋的苏子瞻。发明东坡肉时,他看着砂锅里咕嘟冒泡的猪肉,突然笑出声来。把贱价食材变成美味,这种快乐比写出传世名篇更让他得意。

南贬惠州的路途上,他遇见一个老道士。道人说:"先生何必执着?"他反问:"不执着,活着做什么?"六十二岁在儋州,他光着脚在海滩上追螃蟹,被夹了脚趾也不恼,反而大笑着写诗纪念。黎族孩童教他编竹篮,他学得认真,编坏的竹条堆成了小山。这些时刻,他分明还是那个在纱縠行老家,追着蝴蝶跑过整片油菜田的少年。

如今我们读"大江东去",听"明月几时有",爱的或许正是这种永不褪色的少年心性。他不假装看破,不强行超脱,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种热爱不是历经沧桑后的淡然,而是穿越沧桑后依然鲜活的赤子之心。

死亡来临时,他写下:"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哪里是看破红尘的偈语?分明是个顽童在说:我看过的风景,就是比你们说的有意思。直到最后一刻,他依然是那个不肯老去的少年,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世界,仿佛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