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荷叶。斟清茶一杯,我轻捧古书,一时,思绪万千,一时感慨万千,那些记忆里的愁绪也渐渐蔓延开来……
(—)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捧起宋之问的《渡汉江》,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春日即至、暖阳当空的日子。经冬历春后,空气中是乡愁在游走。但宋之问的一份“情更怯”与“不敢问”的情感的矛盾中,一丝苦闷攀上心间。微风轻拂过他的脸庞,路上赶路的他本挚爱着他的亲人,可是越走近故土,则怯之情便油然而生。何必呢?何苦呢?只是因了生活的现实与宋之问思乡的矛盾。
愈读,那份字里行间的忧愁便更能体会了。
宋之问的那份悲愁,于心中细细品咂。
(二)
“落叶纷纷暮雨和,朱丝独抚自清歌。”秋雨潇潇,烟波渺渺,纷纷黄叶而下,在秋风中酝酿着孤独,鱼幼微便孤苦伶仃在萧瑟的冷风中抚琴高歌。“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曾何时,你的失落、悲伤涌上心头,然而却只能独自承受自己的处境和命运。曾何时,你渴望温馨的家庭,然而却无法改变现实。曾何时,你自认为有亘古不变的璀璨,能够散发光辉的睿智,然而今日只剩“萧萧风雨夜”中万籁俱寂与“惊梦复添愁”的悲情。
玄机的无奈与愁苦,我不语,因了悲伤得心中。
(三)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秋风轻轻推搡着树叶,国事渐颓。曾记否?他在迷茫彷徨的境遇中尝尽忧愁之滋味,一腔愁绪却无法排遣,而寄托于“天凉好个秋”的感慨中,轻快而婉约含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他对追求功名与国家志向的倾诉;“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饱含他细腻的思想感情;“气吞万里如虎”“千古兴亡多少事?”更豪放地散发出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的光辉。弃疾的命运多舛让人深思,自是托腮,思索。
一个人,一段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