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凉风阵阵,月亮躲在乌云背后,大地一片漆黑,只有远处的路灯闪着泛黄的光芒,静谧的夜里只听见我们急促的脚步声。
我和奶奶带着生病的妹妹匆匆赶到医院的检验科,妹妹扯着奶奶的衣角,忐忑不安地说:"我不想打针!"奶奶拉着她,坐在椅子上微笑着说:"不痛的,就像蚂蚁咬了一口,很快就好了。″
妹妹皱着眉紧咬着嘴唇,时不时瞅瞅里面的医生,双手紧紧地抱着奶奶。很快,医生端着一个盒子走了过来。"请把小朋友的袖子挽起来。"医生的话语很温柔,妹妹却吓得缩在奶奶的怀里瑟瑟发抖。妹妹脸色发青,紧咬着嘴唇,使劲挣扎着把胳膊往回缩。奶奶满脸慈祥,拍拍她的背说:"不怕不怕,检查完我们就回家。″她深吸一口气,终于战战兢兢地伸出胳膊,医生轻轻地挽起她的䄂子。她害怕地别过脸来,可怜巴巴地看着我说:"姐姐,我不想扎针……″我摸摸她的头说:"别怕,以前我也像你一样害怕,其实一点也不痛!"
看着她那紧张的神情,我抚摸着她的背,想让她放松一点。这时医生给她绑上像皮管,消毒手臂。她紧紧攥着拳头,整个胳膊都开始颤抖。妹妹睁大了眼,仿佛整个身子都僵硬了。医生抽出银光闪闪的针头,麻利地给妹妹扎了下去。她一惊,再也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打完针,奶奶给妹妹用棉签按着扎针的任置。我关心地问妹妹:"还痛不痛?"她流着眼泪有点羞怯地说:"没有扎进去的时候以为很痛,我好害怕呀,但扎进去很快就结束了。"勇敢的妹妹自己顺手抹干了眼泪,我们都笑了。
这时月亮探出了头,仿佛也在赞许妹妹的勇敢,皎洁的月光照亮我们回家的路。
教师点评:此文选材很小,记述了“我”和“奶奶”晚上带着突然生病的“妹妹”来到医院打针,因为前面紧张的环境渲染得好——“静谧的夜里只听见我们急促的脚步声”,又注意了铺垫——“妹妹”表示“不想打针”,尤其重视了进入高潮的细节描写,把“妹妹”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活动做了惟妙惟肖的刻画——先是“皱着眉紧咬着嘴唇,紧紧地抱着奶奶”,医生过来后“脸色发青,使劲挣扎着把胳膊往回缩”,在“奶奶”的安慰下“战战兢兢地伸出胳膊”,又“可怜巴巴地看着我”,开始消毒了,她“紧紧攥着拳头,整个胳膊都开始颤抖”,针扎下去“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这一系列的行为把“她害怕了”的前后经过,记述得很有条理又十分生动有画面感。为勇敢打完针的“妹妹”点赞,也为作者的精彩创作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