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值黄梅时节,时而情,时而雨,总没个准儿,一个人走在绍兴那弯弯曲曲的小巷,似有一种穿越时光的特殊感觉。
漫步绍兴,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依旧是青石板铺成的路,天下着雨。地积着水,然而你不必打伞,江南水乡原本就是水做的。坐在河边石板凳上,看着河边妇人们捶打着衣衫,互相谈笑;望着八字桥上老人们并肩走过,讨论的菜价;对面那楼上的姑娘开的窗户,为窗口的两盆花浇水;前面那街的小孩子们在赛跑,每个人的脸蛋都红扑扑的。
漫步绍兴是一次文化的交融。青藤书屋前,似乎总有着一个狂傲书生的模样。三味书屋里,老感觉待着一位专心读书的“我”。雨依旧无声无息地落着,滋润着周围的深林,透过雕花窗看向窗外。天空被划分成了细碎的几块。我不看明白,幼年时的鲁迅为何如钟情于此。鉴湖透露着一位女侠的豪气,沈园隐藏了一段旷世的恋情,兰亭隐去了文人豪饮的醉态,只遗得一篇序文流传千古。
漫步绍兴,是一次历史的回放。绍兴,古称会稽?大禹在此治水,并安葬于此,收万人敬仰。越国的国都也在此。美丽的浣纱女很快令勾践实现了报仇雪耻的愿望,而自己却沉尸河底,只有一座水冢,反倒落了个红颜祸水的骂名,这柔美、委婉的水城伴着流淌千年的水。造就了一大批外柔内刚的伟人,这或许便是绍兴的血脉吧。
漫步绍兴,是一次人生的思索。河滩上仍旧停泊的乌篷船。艄公垫着乌毡帽坐在船尾,没有去招揽顾客,只是叼着大烟头,咂着嘴巴,乌黑的船篷浸湿,在雨水中组成了一幅自然的水墨画,雇了艘船在古城河道里穿行,两旁都是人家。船划着,水漾去了。蓦然发现艄公划船的方式很特别:手脚并用,艄公说这手艺传了好几代了,我听了感慨不已,这传了好几百年的手艺,这看似笨拙,实则轻巧无比的划船技巧。真令人想起《道德经》中的“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再看两岸人家,如此静谧,如此安详,倒真应了道家所说的“人性的恬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