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异乡。深冬,小雪过后数日,细雨微茫。
是夜了,且是冬日凄风冷雨的夜。我背着厚重的书包,慢慢爬上横亘在车流之上的天桥,伞被风掀的七零八落,在天桥的转角处,已可见学校砖红色的外墙和郁郁葱葱的树。回身看去,仅几墙之隔的繁华商业街和广告牌隐没在青灰色的雨雾中,并没有为行人添加几分暖意。
冷几乎将我钉在了原地,恍然间天桥一面走过一家三口,孩子穿着红棉衣蹦蹦跳跳走在前面,夫妇俩则手挽手:“今天晚上吃啥子哦?”他们笑着闹着走过,而有关那座北方小城的记忆却如潮水般席卷了我。
那是我的家乡,在那座整冬通着暖气的北方偏僻小城里,雨和潮冷的空气是罕见品,而簇簇的新雪才是常客。一场大雨过后,常见的沙尘与兀立的枯枝残干穿上了琼衣,还有挂在人家土窑洞下的串串冰凌,风一吹过就传来阵阵悦耳的响声……
像这样的夜晚,常常一大家子围坐在热炕上,灶上热气蒸腾咕嘟着的是羊肉浓汤。一旦推开外门,在黑夜里依然飘着的油辣子味儿呛的人又想咳又嘴馋。在小院中央,孩子们堆起来的雪人,不知被谁扯了块红塑料袋当围巾,扫帚手指向青灰色的天空。天空上,有时会被人家烟囱里窜出的熏腊肉的滚滚黑烟席卷。这座城市不算美丽,但它的血液却是滚烫的,并非商业广告牌和霓虹灯堆砌的冰冷。
突然间,我的思绪被“叮——”的一声铃响打断。抬手看表,正是上晚自习的时间,先前漆黑一片的教学楼“啪”地亮起几盏白炽灯,竟将墨黑的夜空照亮小半。
奔至教室,已先到者“乒乒乓乓”地放下搭置的椅子,每个桌子前的各色教辅书摞成一堆,在明亮的灯下,避了阴冷的夜雨,翩然欢悦。
看看那一张张被冻红却依然埋首疾书、朝气飞扬的脸庞,先前的思乡之情已尽化作奔涌于心间的滚滚热血,更成了“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迈。毕竟,莘莘学子手中执笔正如心中执剑,心安是故乡,而故乡的风景,绝美。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文笔优美,情感真切。文章移步换景,描写全面,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对景物形成了解。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文章的描写惟妙惟肖,非常生动。作者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风景之中,文章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