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群的山峦如部部丰厚的卷册迤逦复迤逦,连绵复连绵,在时间的长流中裸其奥义,隐其真髓,于大地之上,我乃是一个饥饿了很久的,读者——张腾蛟
我是一个读者,一个读山的读者。
我会去读那些无人问津的石块。将掌中的纹理与岁月的回路贴合,冥冥之中,齿轮已契合转动。而我,亦在恍惚间成为了静静躺在山河怀抱中的一员。我感受到凛冽的风一次又一次的削过我的身躯,雨滴一次又一次的砸向我的四肢。细小的碎石从身上滚落,轮廓渐渐狰狞起来。我就静静的停留在山谷间,感受到一些错综复杂的根须在身边作蛮横的盘缠,感受到蹲坐处的巨山那不时地微微颤动,感受到远处的隐约的哭声,感受......我感受着、感受着,感受他们千百年甚至更久以前的情绪。他们就这么沉默着,寂寞却又充实。我起身,在抬起手掌的瞬间,我听到了一声苍老的叹息——
我会去读那些各色混杂的树木。他们绝对不是我们寻常所想的统一的青翠欲滴的绿色。他们有着自己的装着:似新生嫩芽的绿、如死寂潭水的绿、若翡翠宝石的绿,还有那坠落蝴蝶翅膀的枯黄、葡萄酒般的绵长的红。斑驳的树皮中藏匿着枯萎的蔓条,细密的青苔依附在突出于土层之上的根须旁。我看到他们是如何舒展开枝条,看到他们是怎样在风雨中歌唱,看到他们迎来鸟雀筑巢的过程,看到......我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他们的生命。他们就这么挺立着,却也准备好了迎接遥不可期的倒下。
我会去读那潺潺流动的溪水。我询问她们流淌的意义,用手指抚过她们的身体。溪水从指缝间穿过,几条小小的透明的鱼用嘴尖亲吻着我的指尖。她们没有回答我,却向我描述着她们的所闻所见。我构想出被水润湿的泥土中栖息着看似微不足道的昆虫,我构想出水滴从树叶的叶脉滑过,构想出鹅卵石在不断的冲击下进行着翻滚运动,构想出......我构想出、构想出,构想出她们悉心为我描述出的画面。我想,我早已不需要什么所谓的答案,就已经窥探出她们奔腾不息的意义。
我会去读那舞姿妙曼的小草,我会去读那一惊一乍的动物们,我会去读那翩翩飞舞的蝴蝶蜜蜂们,我会去读......我会去读山间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一虫一物。
读山,远远地读其苍茫,近近地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
我读山,听山,感受山,走进山中的一切,但也始终无法成为山。
因为我,是一个读山的人。
教师点评:以“读”待山,是看山,赏山,看山峦叠嶂是何逶迤连绵,赏崇山峻岭是如何巍然屹立;以“读”待山,是探访山,走近山,探无人问津的石块和它历经的岁月,近静默无声的山谷和它凝固的时间;以“读”待山,是步于山中,触摸聆听,与各色混杂的树木并肩前行,与枝条叶脉一同生长,感潺潺溪流奔流不息,感莺啼鸟叫生机盎然;以“读”待山,是品味山,感知山,寻山中不断迸发的力量、不断出现的变化、不断增加的色彩、不断沉淀的积累,从山的脚下、山的顶端、山的风景、山的路径、山的拥有、山的馈赠、山的气息、山的特质中汲取养分、拥有收获。以“读”待山,是浪漫,是智慧,是意趣,是思考,是长久地、真正地拥有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