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近几年是没有雪的。更多的是雾蒙蒙,偶尔缀着个红日。这便奠定了西安冬天的基调,祥和中蕴藏着热闹。
我在这里住了很久,除了很小的时候记得痛快地打过雪仗后,便再也没有那场面。一群小孩,在上课铃未响起前肆意奔跑,跑在绵绵的雪地上,让那帽子里,围中上落满冬的痕迹,我在其中,怕冷怕得厉害,玩一会就回教室把手套烘干再。我贴着暖气片,往外张望,心里盼赶紧出去玩。那是极壮观的,雪下得大片,“红鼻头”们欢快地与同伴打闹,扬起银纱,翻动白尘,除了皎洁,还有童真。“快来玩啊!”我一把抓起手套:“来了!”我又去,去赴那孩子们的宴。
在这里,冬天走一趟街镇是个不错的选择。回民街里的光景到了冬天有种不
同的魅力。穿身绵袄,说走就走,为的是那一口羊肉泡馍;奔街走巷,挤挤攘攘,为的是那一种风土人情。戴着高帽,搅拌一锅热汤的厨子总会舀满满一碗,再吆喝几声,把汤送到顾客桌上,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是他对你的最高待遇。热气腾腾中,羊肉瘦而不柴,馍松软可口,西安人的朴实熬进了那浓浓的汤,肉香扑鼻,散在回民街里。先一碗下肚,那味道不但会使你感叹声“暖和!”还会驱走一身寒气。这还不够,到处有写着店名的小红旗,卖酸奶的,炸知了的,岐山臊子面等等。男女老少,在这小巷里寻着自己的味道,这捧一碗,那拿一根,凛洌的空气也像是被暖和了,融在热气中,回民街的繁华中。
还能与回民街一较高下的,是大唐芙蓉园。雾蒙蒙的天中总闪着星星火火,有艳丽的灯展,红的,紫的,黄的,尤其到了晚上是很震撼的。凛冽的寒冬中,除了它清新凉爽的空气,还有洋溢着暖意的古都之美。翩翩的孔雀,展翅的鹤,憨厚的熊猫,透着层朦胧的纱,像是冬天的守护神,冒出莹莹的光。放眼望去都是如此,引得人们驻足观望这种热闹。夜幕和大红灯笼呼应着,引出千万条街,拉开夜晚的幕布,西安的热闹和荣华,就这样被灯火点燃。冬天这么一经润色,像沾上了夏天的燥,狂欢中的宁静,宁静中的狂欢。
春节是冬天的代名词,但我反而觉得最有年味的不是过程,是买年货的时候。推上购物车,看见满商场的红艳,才会如梦初醒般:“对了,该过年了。”人们脸上洋溢的笑,诠释了冬天的喜庆。对联的大红,灯笼的艳红,红包的火红,像一片海,像一片林,像红的嘉年华。它们踩着好运来的旋律,把好运与欢乐送进千万家。买完回来,家里总是会亲自写对联,写着写着,就把心也写进去了,贴在门口,像冬天的招牌,揽进无尽的热闹与吉祥。这时才会明白红色的伟大--那种焰火的炽热!
热闹过后,是安静的。天是静的,羞着,遮上纱,只让暖阳冒头,虚化了金边,透着典雅,恬静。道路是静的,既有北方的冷,又有暖意。暖在路边被环卫工人扫起来的枯叶堆上,在糖炒板栗里浓厚醇香的热气里,在卖烤地瓜的阿姨脸上。
到处都是一些平日里最普通的景色,但这都是西安的专属回忆。我所见的古都之冬,是平静中的热闹,热闹中的平静,它用自己的独特,在蒙蒙的天中勾勒出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