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的田野是多彩的,五彩的色块在其间点缀,美丽而不显得庸俗。正如余光中笔下的秋。
当成群的大雁间南飞去,冷风吹落了落叶,满地的调零,满地的橘黄,那是秋便来了
走在秋天的小园香径上,天高云谈,景色如画,田间是金黄色的稻穗。在秋风吹动下,泛起了一阵有一阵“涟漪”。枯楼败叶片片落下,望眼看古代,回眼看今天。秋似乎早就被文人墨客变成了一个悲凉寂寥的季节,在秋天的人和事似乎也像败叶一样片片离去。抬望眼,万里晴空,看见一只白鹤凌云飞起,在高空自由翱翔,灵感像泉水一样,在头脑中奔涌;诗兴像丝丝缕缕的炊烟直上蓝天。
“停年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杜牧眼中,秋是一种恬淡。走在出石小路歪歪斜斜的青石阶上,向山顶看去,缥缈的云雾中隐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这又是那位仙人道士的隐居之处,院庭的后面是否也长满了密密的竹子?一路上颠簸的车路让人疲惫,于是下车。站在山顶上,看浩荡的云海,有一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失落,从山顶向下望去,就有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襟:看着初生的月亮,不禁又产生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明月年年望相似”的沉思。这是一种恬淡,一种自在的生活态度。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杜甫眼中,秋是一种生命暮老的凄凉高山猿啼,河边鸟鸣,树木凋零,长江滚滚东流,再次登上高山,但此时却已是白发长满双鬓。看着枯叶随风而然,一种凄凉,一种悲伤,一种对生命将尽的感叹
秋是一本经典的书,每次品味,都有不同的温味。而秋,依然沉默,功过任凭说。没有秋,四季轮回就不完整;有了秋,生活就多了一份甜蜜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