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初一 写景 783字
2022-08-29 08:26:50

繁星渐渐显现,那黄灿灿的月牙儿款款的升起来了。那淡淡的面纱中,是一张处处动人的面容!

夜色朦胧,望无寂静,无论月圆月缺,也无论风高风低,那时的人,同样是人,却不在是白天的人。听风吹,见草动,望天空闻露水泌出的草木味,心会无端的孤独起来、悲凉起来,山便不再是山,水便不再是水,此时此景,更会使颠沛不定的游子们心绪暗淡,却在这时他仍眼前仿佛出现远方的家乡,出现那忽明忽暗的灯光,隐隐约约的飘动在远方,那房屋上空的袅袅炊烟,拨动着人们的心弦,使他们忘却了白天的疲倦而陷入遐想,对往日家乡的遐想,对未来的遐想,对亲人的遐想……

“月”自古以来,便代表了思乡思人之愁绪。李白曾将怀念之心托付给明月,陪伴被贬的王昌龄。李益曾在“受降城”外看见如霜月色,那一夜远征的将士都远眺故乡。苏轼也曾感叹明月,思念舍弟子由。但“月”是否也有乐观的一面呢?李白也赞叹峨眉山月之清新秀丽。王维也以明月当成知己,衬托自己清幽澄净的心境。辛弃疾也曾写出乡村月夜的美景、乐趣。月貌似比平日多了一分美。

那金色的小船儿,既像一把弯弯的镰刀,又如一个金色的摇篮,让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安然进入梦乡。月慢慢落下来,树有舞动那疏疏的小小的叶子。听,蝉"吱,吱"的说起了悄悄话哩!这声音汇聚在一起,汇成了一首首的交响曲。远处乡村人家的炊烟淡了,隐了,没了。灯火也一点儿一点儿的消失。渐渐的灯光没了。而那月亮,也款款的,悄没声儿的钻入地平线去了,可依旧有那一点的亮光。

哦,东方也逐渐显现出了鱼肚色的天空,金灿灿的,真美丽……我快步来到一颗巨大樟树下,树是坐在场地上的,有九个枝干,枝上又生出无数细枝。树上铺满了密密层层的树叶,这棵九头樟的树叶一年四季都不会变黄枯萎,所以即使是秋天,樟树依然生命力旺盛。从绿叶间的缝隙里洒下点点月光,照在地上的光斑,像是繁星们到了陆地上,想与我嬉戏。而天上的月亮并不孤单,因为有些星儿不舍得月亮,留在天上与月亮作伴呢。

随着我的步伐,也是随着月亮的移动速度加快,地上的“繁星”渐渐消失不见了,款款地悄没儿声地溜走了。我无限眷恋于神交已久的月亮,美在这其中更是必不可缺,只要你能发现美,美就能照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