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苏仙岭

初一 写景 898字
2022-04-02 14:11:36

早就听说过被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的苏仙冷,它的美丽神奇令我心向往之。

今年暑假,终于有幸与家人驱车前往。眼前的苏仙岭像一头巨牛似的横卧在

面前,并不太高。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传说西汉时期这郴州东门外一位姓潘的姑

娘,有一天在郴江洗衣服时不小心吃了根顺水飘下的红绳,不久就怀孕了。后来她

躲在离家不远的牛脾山桃花洞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苏耽。男孩没有衣服,山里的

白鹤就用自己的双翅遮盖他赤裸的身体;男孩没有奶吃,山里的一只白鹿就用自己的奶水哺育他。后来,男孩得到了异人传授仙术,13岁就得道飞升了。后来呀,人们为了纪念苏耽,就将桃花洞改为白鹿洞。牛脾山改为苏仙岭,还在苏仙岭上修建了苏仙观,这便是苏仙岭的由来了。

进入景区,只见道路两旁古树参天,一阵清凉迎面扑来,夏日的燥热瞬间被一扫而空。顺着“福”字路向前漫步,过一座石桥便是桃花居了。左边是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溪边翠竹修茂,平添了几分雅致。沿着道路走上去便是白鹿洞了。这便是苏仙诞生之处了。洞前一对白鹿母子正在互相舔舐着。身后的岩壁上爬满了翠绿的藤蔓,投下的影子深深浅浅,让人看不清岩壁原来的颜色。洞内怪石嶙峋。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不由地让我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左边是一方不大的”溪池,三只雕塑的白鹤形态各异:一只似乎要振翅欲飞,一只神情悠然似安闲栖息,一只把长长的喙伸进水里似在觅食。

踏着窄窄的石阶而上,便是著名的三绝碑。这是由秦观作词,苏东坡作跋,米

芾书写的《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

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

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我轻轻地吟诵着这首词,穿越时空仿佛感受到了被

贬到偏远之地的秦观的凄清心境。凄神寒骨,不宜久留。

我们沿着石阶继续攀爬,一路上绿树掩映,蒙络摇翠,清凉宜人,丝毫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路旁偶然会出现供游人休息的小亭子,亭子红柱绿瓦,翘角飞檐,古香古色。游人们停下脚步,坐下来歇歇,吃点零食,聊聊天,真是惬意呀!苏仙岭真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走走停停,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登上了苏仙岭的山顶。山顶的鹊仙桥的观景平台地势开阔,可以俯瞰郴州市区的全景。南面是繁华的现代都市:山脚下栋栋大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一条条街道纵横交错,一辆辆的汽车奔驰穿梭……包围这座城市的是清新秀美的绿树仙山。环顾这脚下的福地,再抬头看看这蓝天白云,苏仙岭真不愧是“天下第十八福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