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电视上见过仅三寸的菲白竹,那似乎太小了;我也曾见过星罗棋布的孝顺竹,那似乎太频繁了;我还见过泪痕点点的湘妃竹,那太令人惆怅伤感了。啊!只有家乡的翠竹,它与众不同:丛生簇放,躯干茶碗粗,身高三四丈,节稀枝少,叶儿窄长,走进家乡的翠竹林,它不仅给人们以幽静、芬芳和凉爽的感觉,而且能引起人们的遐思。
春天来了,披着晶莹的露珠,踏着茵茵的小草,向竹林中走去。那扑鼻的清香,真使人心醉。你看,它修长的身躯,光滑的皮肤,成对的枝桠,温柔的叶片,全都青翠欲滴。走进翠竹林,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多美的翠竹,躯干水灵灵的,叶片绿油油的,‘‘个’’多行的叶儿没有火红的枫树那样耀眼动人,但他重重叠叠,就像一堆堆绿色的玉簪;少节的枝桠没有柔轻的柳条那样妩媚多姿,但它枝枝向上,成双成对;躯干没有松杉那样高大圆实,但它耸立挺拔,像锋利的剑,可谓‘‘刺破青天锷未残’’。它中空外直,无自私自利之心,有坚贞不屈的气节,每个节儿上的粉白晕圈,宛如一根根银色的项链。你再看,它迎风飘曳,多像婀娜的少女为大自然轻歌曼舞;它傲然屹立,就像高擎的画笔,饱蘸着绿色的彩粉,给大地涂抹温馨的春意。家乡的翠竹,它并不是世上的奇珍,但在我心中,你世上的奇珍还要奇珍,每当我看到它时,便油然而生爱慕之情。
我爱翠竹的风姿,更爱它的献身精神。人们把它砍倒,拖进村里,它默默忍受,不哼不吟。竹子被人们扔进炉灶,它发光发热,为人们烧熟饭菜,它化为灰烬,全不叹惜自己生命的短暂。枝桠被人砍下,捆成扫帚,用它驱赶地上的垃圾,为人们清扫庭院和街道。至于躯干,那用途更广,破成竹篾编成竹席、竹篮、箩筐什么的。即使是它的后代一一竹笋也是人们所喜爱的佳肴,白嫩、甜脆、清香。它全身都是宝,点点派用场。它给予人的是那么多,人给予它的是那么少,可它毫无怨言。
古人说竹‘‘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更虚心’’。我想:做人又何尝应该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