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印象

初一 写景 839字
2021-11-11 22:08:44

已至三月惊蛰时节,雨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所以在我眼中,惊蛰总是一种朦

我细润的印象。

惊蛰的雨与夏季不同,没有那磅礴的气势,那般掷地有声,夹杂着浓浓土腥气。惊蛰,应当是飘雨。这雨是丝丝缕缕缠绵在一起,无影无形的,只有在白天那熹微的光线下才可发现。它落在门前的水泥长廊上,一丝雨飘落,先是消失无形,待你心中感到惊异时,又在地上显现出一道极细极浅的雨痕。最妙的是青草上的雨,青草的新芽刚刚抽出,脆嫩饱满,叶片尚未打开,只是微微留出了一道缝隙。待雨飘落时,在这隙间,便会留存住几粒珍珠,透过珍珠,新生青草的叶脉清晰可见。在这一株株微不足道的生命体中,在这纤细的叶脉中,涌动着那份独属惊蛰的生命力量。

清晨是一天最清净的时候,孩童们都还在梦乡里。走在大街上,这街,是青石板铺成的,石缝中长着青苔,在昏弱的光线中,眼中似乎只有天的瓷青,石板的深灰和青苔的墨绿。走在上面,会听见石板“咯噔,咯噔”的声响。于我而言,这时的空气是最鲜美的,水雾的青涩气息,泥土的芬芳气息,石板飘忽游离的气息………都在此刻相互应和着,洗涤着人的肌肤,肺腑和心灵。

理发店的杨奶奶,搬着那张几十年未变的木长椅坐在店口,两个孙子在她面前这块被浸湿的土地上打弹珠,杨奶奶老了,双手撑着膝盖,佝偻着背坐着,看着眼前这看了几十载的细雨,看着眼前的两个孩子,他们捡起几片梧桐叶反复把玩,在慈蔼的奶奶面前炫耀这去年落下的,形状精美的自然之子。是啊,落下了又何妨呢?在惊蛰,那树枝尖,不是又长出了新芽,细嫩的新芽吗?这细雨中的老人,她也明白呀,她虽然老了,又何妨呢?她有两个可爱伶俐的孙儿。那份中华几千年沉淀的香火文化,她,完成了属于她的传承使命。

这世间本是个新旧交替的过程,草木如此,人如此,万物亦如此。

原来惊蛰的印象是传承,是希望啊。

人最需要的就是希望,希望会向雨水丰沛的方向生长,向有阳光的方向生长,像草木那样葱茏。就像那不经意的种子,在前辈枯败一冬后,在这惊蛰时节的某一时刻,继承着家族的使命,克服那瞬间的蜕变的疼痛,奇迹般的花香满径。惊蛰有力量,一种隐形的力量,娟秀温婉外表下的灵魂,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要忘了传承

恍惚中,细雨朦胧了双眼,我听到杨奶奶孙儿一阵惊喜的叫喊声,那样清脆,那份希望唤醒了那份沉寂:“奶奶,奶奶,快看!花开了,花开了,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