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素绢,香榭笺过,清辉洒落,凝聚笔间,思念随它慢慢落下,沾湿了墨碟。突然那墨碟似乎也有了生机,与浓墨说尽千古月色。
碧潭在无声的黑夜中虽不能见,我知潭水仍清。明月为云所遮,我仍之明月犹在云层深处。有人说水月镜花,可见而不可提,但他们从未想过,镜花必有真花照耀,水月定有真月在天。花即使谢了,也曾清楚地在镜中映照过;月即使沉落了,也曾明白的在水中留下波光。千载光阴掠过,墨香散,酒香散,文人散,唯这月色,恒古不变,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夜在月的衬托下,斑驳婆娑。它,越暗夜而来,给旷野上的人一丝心灵的慰藉。他是夜中的舞者,她用那皎洁的月光,曼妙的舞姿,舞出了风的张扬,水的个性,日的开朗。多少文人墨客,思她念她,情寄字句,用几笔勾勒出她的柔和之美。
我最爱李白那句“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那种少女般的娇羞,揭下绿纱后,又毫不掩饰自己的美丽,其实张扬也可以是月的个性。但更多时候,月在诗人笔下只是思人思乡的意象,而这也不过是众人一味强加给月的思想。可是千年以来,那些文人骚客们,可曾问过她的感受?为何她定要表现出如此高雅柔和的形象?
为何要有岁月,岁,朝朝暮暮,四季轮回更替,而月,虽然万载长明,但也在宇宙中经历着自己的轮回!当人们企图湮灭个性与差异,试图用意想束缚万物时,我不禁想问,草露初稀时,明眸亮,谁往那一盏旧月时光;微醺嗅海棠,溪水旁,有点钱,谁想那一朝花开芬芳;梦里梨花白,乐曲响,谁唱那一抹旖旎景象?当万物被固有思想束缚时,没有多角度的观察,绚丽的想象如何喷涌而出?情感又将如何宣泄?文人墨客又该如何写出千古名篇?
屋上清光一脉,桌上白纸一张,月光如水,在笔尖滴下,诉说着独属于他的个性与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