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颂故里秋

初一 写景 698字
2021-10-17 14:06:02

等闲故里,寻常人家。炊烟小巷,袅袅婷婷。

——题记

颂秋,这天与月,还是日不落的粲然。谁的画笔,日浇蘸了一抹晨辉,就此将其许千年的眸子物换星移间偷去了神采。故里秋馁,阳光斜照在墙头,只有一点阳光,便觉得慰然。

在这一场故里啊,浮光掠影也跃动着金,秋日私语柔和的温婉煦和的阳,冷风风风仆仆,一如既往。不知,人们胸膛的六尺之下奔波的已然成为夙夜的悠叹。何消人间风光一赏,便是一夜秋光送画屏般绝伦,也多了爱意缱绻涂抹微淡的俏娇感。

捧着氤氲醇香的咖啡一杯,街边的小巷剥离了旧时光的沧桑,钢铁的冰冷和溢满咽喉的冰块填满遍隅,为留下喑哑撕扯的哀鸣肆意于耳畔歌唱着黎明的响。

忽然想起三毛的一句:“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此情此景,与秦观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厚重的故事感犹如薄薄的细沙笼罩弥漫前路,归家的舟,离港的船,漂泊于海的一隅霁月,月光铺撒倾泻一地破碎的“玻璃”,丰腴的月渐渐收拢了许些。

一丝一缕的思乡被淹没埋盖在了荒凉的土地上,年少骁勇却只令如今的我平添哀叹。或许,四季轮回,遂就亦步亦趋,不舍不离,白首莫甘。

就这般躲藏在丛林小筑,期待着下一个静谧的秋,也祈愿这丰腴的月快快落去。

晚霞。白日将尽,大梦枉然。秋风来的凛冽,十几度的空气无所不在挥发着它的色彩。同时也荒凉了一场经年。

我已然不回年少了啊。那份透露着无知的勇敢赤城早已不复晓勇。果真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但悲惘的日子不会如昨天一如既往,只会逐步在返老还童的路上淡去无痕。我永远坚信这一点。正如苏轼的那一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又能泯灭一份年少呢?毕竟人生就是在数次轮回间千转百折后又复新生,也被多种定义诠释存在。

这城市的夕阳多么像我记载的秋,可世事难随人心,铁马冰河终是入了大漠。

敬颂秋馁,来年椿时花常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