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亭下,风铃悠悠。
——《题记》
阳光透过树叶的斑澜洒下零碎的热度,天空中的云朵绚丽极了,粉色和红色的彩霞交织成一片,一轮新生的明月不起眼的挂在天空上,一座古色古香的小亭,就这么静静的立在荷花湖边。
那小亭是由红檀木制成,上面散发着木头的清香,它正对着一片荷花湖,站到此处,我不禁吟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
那荷花可真是娇媚百态!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上一抹朱红,那是它即将开放的证明,那么朱红就像一个小手,牵引着你去触碰它;与它共生的是一朵成熟的荷花,它早已褪去了花骨朵时的稚嫩,那一抹朱红也已转化为浅浅的粉色,可它也不遑多让,嫩绿的莲蓬里那一颗颗莲子,是它正孕育着生命的证明,它那浅红浅红的花瓣,努力的绽开着,苍白的花瓣露出了生机的莲蓬,还隐隐约约的传来一股淡淡的幽香,呈现出一股病态的美。
正如周敦颐所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我面对着这一幅美景,也不禁对出下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你看这莲,出生在污泥之中,可它生长出来的花瓣,那么的洁白无瑕甚至于散发出阵阵幽香。
我移步走到了小亭下,向那荷花湖望去,也许是由于自己近视的原因,它变成一幅模糊的画卷,偶尔突出来一两朵洁白的花,成了这幅粉色油画的点睛之笔。微风,它徐徐地走过,捎来了阵阵清幽的香气,伴随着悦耳的银铃声。啊!是荷花的香,它不清不淡,却萦绕在我的鼻尖。我伴随着铃声去寻找它的来处,是小亭下面的风铃!我不知哪来的灵感,看到此情此景,便想出了一句:“荷花亭下,风铃悠悠。”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踏着蝉鸣声走了过来:“小友,看荷花啊?”我并没有回答这位老人。“荷花好啊,荷花好哇!”老人突然激动地说。“现在的小娃们都不知道荷花的重要性,都不懂得欣赏它,可惜可惜。”老人抚摸着胡须,眯了眯眼,满是惋惜的说道。“您是这荷花湖的主人?”“荷花很好,很美。”我应和着,后来我们谁也没有回答谁。
直到令人微醺的微风,突然变得寒凉刺骨。夜幕也逐渐降临,我才回过神来,哦,我该回家了。在回家的路途上,荷花停下的风铃依旧伴随着我回家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