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的三伏天,灼热、疯狂、令人窒息。
此时浙西的新安江,却是清凉冷静,又让人时时刻刻充满生命力。
因为,雾——一个可爱精灵的存在。
我们夜宿在江边的罗桐山庄,当太阳还没醒来,窗外已是一片银色的世界。兴奋、激动,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萌生着,涌动着,可别错过机会!我们从床上跳下来,冲出门,跑到岸边。
好壮观,白色,白色,震撼人心的白色。我们是在南极冰天雪地,还是在黄山之巅?——是雾!
一阵寒风扑来,裙子像胀足了的气球般摇曳着,冷。可我们的心豁然打开,握紧彼此的手,傲立江边。
天边的亮光渐渐明朗起来,放眼望去,在群山之间,一条白龙一跃而出,它翻滚着,它怒吼着,它正在吞云吐雾,在宇宙间尽情挥舞。它是龙吗?是的,它雄伟,它气势浩然,可转眼之间,雄伟尽化辉煌,它变成一匹云锦,犹如巨人从天空中扯下的银河,向大地抛去,“银河”中的星星们融成一体,变成了一首宽广、深沉而又激动人心的《命运交响曲》,真想纵情地跳起来,舞起来!
可刚从“银河”的光晕中睁大眼睛,它已没有一丝起伏,安详地睡着,仿佛一丝微笑都会打破这一气氛。听,它的血液在缓缓地、连绵不断地流淌。
仅仅是看一看,已满足不了我们的好奇心。我们从码头的石阶上一步一步踩下去,不一会儿,我也在云雾中了。我连忙停下脚,用手去托它,它像一缕缕蚕丝,像扯开的棉絮,闭上眼,去抚摸它,像是在抱一只打滚的小猫,睁开眼,才隐隐约约发现,离江面还有1米呢!
再去接近它。
我抓住滑溜溜的栏杆,冒险再往下走,探下身去,用手去触摸那雾的下面,是针刺了我,还是小猫调皮地抓了我一下?哦,是冰凉的江水。
还记得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吗?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建德江,便是指这里的新安江。小时候,总不明白“烟渚”的意思,现在才知道。上去不远便是拦江大坝,从大坝深处流出的水,终年像井水一般,挺凉的。夏天,温差大,就形成了雾气,虽然不在傍晚,可“烟渚”大概就指这雾气吧,新安江略寒的小气候和我们燃烧的内心相融合,用“清凉”便是再确切不过了。
心还在沉思,忽然全身一热,抬起头,不知什么时候,太阳已跳上天空,红彤彤的,照进心窝里,低下头,透过那渐渐游散的雾气,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每一种色彩:温柔的、凶悍的、亲切的、严峻的。
矛盾的变幻、和谐,便是新安江之雾的主旋律,也是生活的主旋律。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极具“动感”的写景文章。雾是动的:它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在作者精妙的比喻和拟人下呈现着千姿百态;它的状态也在不断变化,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它或浓或淡,或是汹涌翻滚,或是轻绕指间。人也是动的:作者追随着雾,领略了江边、山间雾气萦绕的美景,文章移步换景,一步一景;作者感知着雾,从眼的观察,到手的触碰,再到心的沉思,雾从眼前到了指端,而后到了脑中、心中。在“动”之中,雾变幻万千,景致迷人多样,在“动”之中,想象掀起波澜,情感真切丰富,在“动”之中,文章忽而在指间,忽而在远处,忽而包裹着我们,又忽而现于眼前,是宏大的,也是细腻的。文章是景动之美,亦是心动之美。很棒!